-
范慧敏、刘巧云:ICF-CY在学龄前听障儿童构音障碍干预的个案研究2020-01-05言语病理和矫治 言语与听力本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推送的是范慧敏、刘巧云合著的《ICF-CY在学龄前听障儿童构音障碍干预的个案研究》,敬请品读!
ICF-CY在学龄前听障儿童构音障碍干预的个案研究
作者:范慧敏、刘巧云
本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1 背景
听觉是儿童学习语言、知识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通道,听力损失可能会影响儿童教育和社会交往的参与。听力损失会阻碍儿童通过听觉系统获取外界的有效刺激,影响听觉中枢的发育。此外,由于言语系统缺乏听觉信息的输入,也会导致听障儿童言语系统发育迟缓,出现言语表达问题。因此,听障儿童通常会出现言语能力发育不良问题,通常表现为呼吸控制不佳和构音运动障碍,在言语中出现不恰当的、频繁的停顿,言语流畅度差,语速缓慢。在构音语音上常出现构音位置和构音方式错误,表现为声母发音错误、遗漏和替代,如舌前音替代舌后音,前后鼻音混淆等。听障儿童由于语言获得困难,也会影响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同时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造成孤独、孤立和沮丧感。因此,对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能力和语言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及时进行言语语言训练,提升儿童的言语构音能力、词汇理解和命名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提供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描述健康状态,用以收集数据和检验临床效果,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发的用于解决在生活背景下,个人健康状况相关功能和残疾的框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是基于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在ICF的基础上增添项目,用于描述儿童和青少年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在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的前提下,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其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为了提升个人重要的功能水平,帮助其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同伴关系,并建立良好的个人和家庭关系。本文以ICF-CY模型为基础,对1名听障儿童的功能水平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材料
陈某,男,2015年9月18日出生,父母听力正常。该儿童为一级听力障碍(≥90 dB HL),2019年1月双耳植入人工耳蜗,补偿效果为最适。同月进入康复机构学习。母亲孕期40周,顺产,怀孕及生产过程无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遗传病史。该儿童在新生儿期健康情况良好,未出现异常,无既往病史。
2.2
方法
由1名具有专业资质的康复师指导家长填写自编《儿童和家庭基本信息登记表》、《儿童现状描述表》,用于获取儿童及家庭基本信息、医学诊断结果(包括障碍类型及障碍程度,视力、听力、感觉、听觉、言语、认知以及运动等功能诊断结果)、儿童生长发育史及康复史等资料。
基于ICF-CY理论框架,采用刘巧云等编制的《普通话儿童语言能力临床分级评估表》(mandarin clinic evaluation of language fundamental,MCELF),由2名具有专业资质的康复师按照指导语对儿童进行评估,语言评估内容包括基本沟通技能、语音感知、语音产生、词语理解与命名、句子理解与表达、综合运用6个方面。
采用言语障碍测量仪对儿童的言语嗓音功能进行评估,使用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仪进行构音语音能力评估,并对儿童的下颌、唇和舌等发音相关的部位进行感觉运动功能评估。
3 结果
3.1
构音相关生理结构
该儿童头面部、眼部结构发育无异常;下颌、唇、舌、上颚等口部结构完整,声带、喉部结构无异常;外耳结构无异常。
3.2
功能评估
3.2.1 嗓音功能 该儿童持续稳定的发声时间为5.7 s,呼吸支持能力、呼吸与发声协调能力正常;持续、旋转地发/1/音的最长时间为4.8 s,呼吸与发声协调能力、言语呼吸控制能力正常;声带振动频率为322次/s,音调及音调控制能力存在中度损伤。舌向前和向后运动能力正常,口腔共鸣功能正常。
3.2.2 感觉和运动功能 口部感觉得分为88%,儿童较喜欢被刺激的感觉,口部感觉为轻度损伤;下颌运动得分为94%,运动正常并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下颌运动无损伤;唇运动得分为100%,运动正常,并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唇运动无损伤。
3.2.3 构音功能 已掌握声母13个,根据声母习得顺序,该儿童第一阶段已习得的声母有/b、m、d、h/,第二阶段已习得/p、t、k、n/,未习得/g/,第三阶段已习得/f、j、q、x/,第四阶段未习得/l、z、s、r/,第五阶段已习得/zh/,未习得/c、ch、sh/,相对普通同龄儿童声母音位习得能力无损伤;已掌握声母音位对21对,声母音位对比能力无损伤;构音清晰度为55.26%,构音语音能力轻度损伤。
3.2.4 语言能力 将该儿童的得分与MCELF参考标准对照,得知儿童的语言能力等级及达标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该儿童5项主测验中,词语命名达标;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句式仿说、看图叙事4项未达标;4项辅助测验中,前语言沟通技能通过,语音感知、语音产生、模仿句长3项未达标。整体来看,该儿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具备基本的语言沟通技能,语言理解能力中句子理解能力较好,但词语理解欠佳,被动语言表达能力(如复述、模仿)及主动语言表达能力均较弱。
3.2.5 认知能力 ①注意力 该儿童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但维持注意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忽略外来或不重要的其它刺激。分配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不能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活动。转移注意的能力较好,在一项活动结束时能很快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活动中。②记忆力 该儿童记忆力较好,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能快速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并能较好保持,结束时能准确复述或描述学习内容,很好地回忆和复述学过的知识。
3.3
活动和参与
根据该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观察发现,在与同龄人的沟通中,能参与其他孩子的活动,能与治疗师进行简单语句沟通。在班级学习和团体活动中能快速掌握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并且与组织者保持良好的互动。
在一对一交流中,儿童能进行简短的对话,在谈话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倾听同伴讲话,但有时由于理解能力较弱等原因,不能迅速掌握谈话内容,因此,在交谈过程中缺乏恰当的回应,如在同伴提问时保持沉默。在谈话过程中主要以被动回答为主,很少主动发起谈话,且不能在谈话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轮流,不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4
环境和个人因素
3.4.1 家庭环境和家庭支持 该儿童共有5名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两位姐姐,主要照顾者为母亲。在家中能独立完成部分生活活动,如吃饭、上厕所等。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以普通话为主。父母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康复有较高的期望,在家会主动对儿童学习和训练的内容进行复习。
3.4.2 幼儿园环境 该儿童目前在小小虎幼稚园进行干预,每周进行5次个体训练及每日参与班级集体课程活动。幼儿园中有良好的康复环境,班级同学为相似年龄或相似言语语言功能的听障儿童,且集体课程的设计针对儿童的能力等级进行分层、分级教学,与儿童现有的能力相符。定期对儿童进行阶段性评估,以了解儿童的康复情况和个体能力的变化。个体训练的内容会根据儿童训练表现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因此,儿童的康复环境良好,且获得康复支持的主要来源为幼儿园。
3.4.3 个人因素 该儿童性格内向,很少主动与他人交谈,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儿童的情绪稳定,能很好地听从康复师及教师的指令,未表现出问题行为。
3.5
干预建议
基于儿童目前的言语功能水平,结合儿童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为儿童制订了干预计划。儿童的构音能力评估结果表明,该儿童主要表现为构音清晰度较低,因此训练内容主要为声母构音清晰度训练,参考声母音位习得顺序为儿童制订相应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3.5.1 短期目标 一个月内掌握/l/和/g/的构音,能准确发音,能准确复述相关的双音节和三音节词语,正确率达80%以上。
3.5.2 长期目标 6个月内习得第4阶段的声母/l、z、s、r/,能准确发音,能复述相关双音节、三音节词,正确率达80%以上。语言沟通能力提升,能复述11个字长的句子,在与人交流时能说出7个字长以上的句子,能自主发起谈话。
3.6
干预方案
建立清晰的发音,首先基于儿童的生理和解剖基础,提升该儿童的口部运动能力。评估结果显示,该儿童的口部感觉处于轻度损伤,因此,应增强口部感觉的刺激训练,如刷擦口部等。
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纠正儿童的错误发音,然后进行音位习得训练,帮助儿童学习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将儿童容易混淆的音位对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习得的声母。
儿童在日常学习活动外每周进行5次干预,每次30分钟,共干预20次。在干预过程中对儿童的语音清晰度进行监控,如表2。
在训练与日常生活中,康复师和家长使用简单易懂的口语与儿童交流,提升儿童与人沟通谈话的能力。同时,严格要求儿童的语音清晰度,及时纠正错误。
3.7
干预总结
儿童在为期1个月的康复训练后,能熟练掌握音位/g/和/l/的发音,正确率达80%以上,能熟练掌握/l/的双音节词和三音节词,正确率达80%以上,能熟练掌握/g/的双音节词,如果酱、瓶盖,三音节词前词语,如故事书,割草机等,正确率达80%以上,能说出/g/的三音节词中和三音节词后的词语,正确率为50%~75%。能完整说出“**里面有**和**,**里面有**,没有**”的句式,正确率达80%以上。能复述三条件短语“**在**做**”。
4 讨论
听力障碍是导致儿童言语异常的一个过程,主要体现为听力系统和言语系统之间的关系。婴儿在出生后,听觉和语言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婴儿通过听觉系统获取外界的声音信息,这些声音信息对后期言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外界信息持续刺激听觉神经,由听觉神经传至听觉中枢,刺激不断地累积和巩固,形成习惯性的反映,逐步完善言语系统。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该通路的阻碍导致外界信息无法有效接收,从而影响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应当综合儿童现有的能力,根据其评估进展进行全面和动态的调整。本研究基于ICF-CY的模型,结合构音和嗓音训练仪对儿童的构音嗓音能力,结合MCELF语言评估表对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儿童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活动参与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多元地反映儿童的功能水平和参与情况。结果显示儿童在身体结构上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它生理结构无器质性损伤。在能力方面,儿童的呼吸支持能力、呼吸与发声协调能力、言语呼吸控制能力及口腔共鸣功能正常,音调及音调控制能力存在中度损伤。在构音方面表现为下颌、唇感觉运动能力正常,口部感觉轻度损伤;构音语音能力相较于普通同龄儿童音位习得、对比能力无损伤,但构音清晰度较低,表现为构音语音能力轻度损伤。在语言能力上表现为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句式仿说看图叙事的语言功能未达同龄普通儿童水平,具有基本的语言沟通节能,但主要表现为被动的语言表达而缺乏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该儿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记忆力良好,但在学习时缺乏注意维持和分配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能较好地参与到班级和同学的活动中,但在一对一的交流中缺乏互动和主动表达的能力。其所处的环境较好,有助于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因此,从儿童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出发,还考虑儿童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个人因素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对儿童提出了针对性地康复建议。
ICF-CY模式从结构、功能和参与以及环境角度对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提出建议,能更加详细、全面地评估儿童的问题。结合家庭因素对儿童的言语语言发展的影响,在训练内容中结合家长的角色,能更好地提升儿童的综合能力。本研究基于ICF-CY模式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构音障碍提出了初步的干预建议并实施,实现了有效的干预效果。仍需要长期对儿童的言语语言能力进行监控,扩大临床案例进行相关研究探讨。
63 0 0- 关注作者
- 私信作者
- 转 发
- 加入收藏
- 热门文章
-
Praat英文教程——Speech Signal P...2019-12-19Praat中文教程-熊子瑜老师2004版《Pr...2019-12-19黄丽娜《助听器问卷的跨文化翻译和适用...2020-02-04罗润芬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2020-02-04
- 最新文章
-
AN INTRODUCTION...2020-05-06R语言和Jspsych编写本地和在...2020-02-16【科普短文】P300事件相关电位...20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