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语言趣谈|《人世间》中的概念隐喻解析

4263 阅读 2022-03-10 09:59:54 上传

《人世间》中的概念隐喻

图片

最近,热播剧《人世间》频频引爆网络,引上亿网友热议。


图片


从春节假期到现在,开年大剧《人世间》(A Lifelong Journey)一经播出,就把3.1亿观众整破防了。


《人世间》的英文名也很有感觉,A Lifelong Journey,一场终身的旅行,一场在人间的旅行。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达“人世间”这一浓厚且富东方色彩的剧名背后的含义,主办团队选择了这个英文名,体现出剧中跨度大的时空设计以及暗含着漫漫人生旅途之意,这其中也包含着重要的概念隐喻。


提起隐喻,我们就不自觉第想到Lakoff & Johnson的 Metaphors we live by, 西方传统修辞学认为, 隐喻是一种用来装饰或修饰语言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研究认为,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从本质上来讲更是一种认知现象, 它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 是人们认识事物、建立抽象概念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视角, 也使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语言现象拥有了存在的理据性和合理性。

图片广

由于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中, 英汉隐喻也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也颇受关注, 研究内容主要为情感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时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等, 但对于某一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近些年也比较常见。

在认知语言学中, 概念隐喻或叫认知隐喻指的是以另一事物来理解一事物或一个概念域, 如以money来理解time (You need to budget your time) 。Lakoff & Johnson认为,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不但在语言中, 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 其本质基本上是隐喻性的”。事实上, “我们的许多概念系统是由隐喻构建的”。

Lakoff & 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方位隐喻 (Orientational Metaphor) 、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以及结构隐喻 (Structural Metaphor) 。他们还区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概念隐喻是深层次的, 往往是隐含的, 一般不为人们所察觉;隐喻表达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使用时的具体体现形式, 它受概念隐喻的支配。这种隐喻性表达很宽泛, 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隐喻, 还包括明喻、类比、提喻、借代、拟人甚至是谚语等。

认知隐喻的运作机制是“跨域映射” (a cross-domain mapping) , 即从源域 (source domain) 到目标域 (target domain) 的投射, 一般来说, 源域较具体, 目标域较抽象, 通过将具体的源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 从而达到理解抽象事物的目的。如LIFE IS A JOURNEY是借助于“旅行”的相关知识来理解“人生”的。在Lakoff看来, 概念隐喻中的映射就是一系列的实体对应关系 (ontological correspondences) , 即目标域中的实体系统地对应于源域中的实体。这种映射不仅涉及语言, 还涉及文化, 因为“所有的规约性的概念隐喻都根植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图片

在英语中, 人的一生被看成是三次旅行:人的出生就意味着其结束了母体内的旅行, 抵达了人世, 这也是人生的第一次旅行;第二次人生旅行是指人生活在这个世上, 而人死后, 他们将开始他们的第三次旅行。出生和死亡都很短暂, 因此人活在世上的过程是我们尤为关注的。因此, 英语life可以理解成“人生”, 即人的一生, 包括出生、生活和死亡, 着重指人生的第二次旅行, 即我们活在世上的这段时间, 因此本文中的英语life均可理解为对应于汉语的“人生”或“生活”。如: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中, journey是源域, life是目标域, 是将“旅行”的范畴结构投射到抽象范畴“人生”或“生活”上, 其中包括所激活的一系列的本体对应关系, 如旅程-人生, 旅行者-人, 起点-出生, 障碍-困难, 十字路口-选择, 目的-人生目标, 终点-死亡等。其隐喻表达举例如下:

He got a head start in life. 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his life. I’m where I want to be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He’ll go places in life. He’s never let anyone get in his way. He’s gone through a lot in life.
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A.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02-251.

同英语一样, 汉语也是通过“旅行”来概念化“人生”的, 不同的是, 这里的“人生”更确切地说是“生活”, 对应于英文LIFE的第二次旅行, 即人活在世上的这段时间。所以, 尽管汉语中有“人生”和“生活”之说, 但在此概念隐喻中, 其实两者所指是一样的。其隐喻表达有: (1) 人生毕竟是充满冒险的, 你将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或是宽阔大道。(2) 人生的路上充满了无数个转折, 有人选择欢笑, 有人选择泪水。(3)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有很大一部分人奔着自己的现状生活笔直朝前走;有小部分人朝左或者右走, 走上了其他的行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才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转过圈回过头来向后走。人生的十字路口, 你选择怎样走?回头重新走, 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回头的路值得你这样做吗?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该怎么走?

《人世间》从周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他们近五十年时间内所经历的生活变迁,进而折射出中国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迁。

在这将近50年的时代浪潮中,三线建设、上山下乡、工农兵大学生、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经商、明星走穴、企业转型、失业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现象也在剧中跟随人物命运一一得以梳理展现。

在第39集中,周家的两位老人相依相伴走过一生,最后离开也是挽手同行,双双离世。


图片

 

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英汉“人生”概念隐喻进行分析阐述, 我们发现它们既存在着共性, 也存在着差异性。

(一) 共同点

英汉“人生”概念隐喻存在着共性, 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 英汉“人生”概念隐喻都呈系统性, 都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人生”这个抽象概念, 这些概念隐喻之间或蕴含或交叉或并列, 都从不同层次、不同层面反映了“人生”的内涵, 从而形成了各自庞大的概念网络系统, 这也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其二, 英汉“人生”概念都是通过隐喻构建的, 都是人类隐喻思维的结果。由于相同的生活体验使人们的认知思维模式具有了某种共性, 所以我们能对相同的概念有着相似的理解, 如英汉语都以“旅行 (journey) ”来构建“人生 (life) ”, 这种隐喻思维的共性其实也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共同性。

(二) 不同点

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必定会受到其所在民族文化的影响, 因此不同文化的概念隐喻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可归纳为两点:首先, 相同的概念隐喻之间存在着细微差别, 如上文提到的英汉语都以“旅行 (journey) ”来构建“人生 (life) ”, 但英语国家由于信仰的缘故, 认为人死后是上天堂, 即进入人生的另一阶段的旅行, 而我们汉语则不同, 所谓的“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均表明人死了就意味着人生的结束, 所以尽管源域相同, 但内涵却不尽相同。其次, 由于不同民族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因此采用不同的源域来概念化目标域,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概念隐喻, 这也是人类隐喻思维受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性的结果。汉语中关于“人生”形形色色的概念隐喻很丰富, 同样, 这些概念隐喻中的大部分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可见, 英汉“人生”概念隐喻的差异性不仅与文化因素有关, 还与各自的语言特点密切相关。

图片

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完,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分析一下电视剧的宣传海报。


点赞
收藏
表情
图片
附件
 
北京大学
-----
162
发布
0
订阅
2
工具
25.3万
被阅读( 昨日+181)

学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