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阅读 2023-03-02 16:29:42 上传
提及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每一位在科研道路上趔趄前行的学人都会心生嗟叹、感慨万千,本人自然也不例外。从2018 年初第一次申报国社科一般项目,到2019年6月成功立项,一年半的时间实现了个人学术生涯质的飞跃。回想得知立项消息时,那种先是愕然,不敢置信,随后喜悦之情无处安放的感觉,直至今日仍是难以忘怀。
回顾个人国社科申报的历程,最大的感受便是社科申报虽无捷径可走,却是有“方”可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切实可行、指导有力的“攻玉之石”。记得 2018 年我首次申报国社科前,也曾听过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针对项目申报所作的讲座,拜读过不少已经申报成功的同事们撰写的申报书,当时自我感觉对项目申报的基本原则、关键要领、填报注意事项等好像均有了解,但真正轮到自己下笔填写时,却发现大脑里实际上仍是一片茫然,每个部分纯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和“盲人摸象”式撰写。加上活页论证不得超过 7000 字,在这有限的篇幅内,想要清楚地交代自己的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框架内容、思路方法、价值意义等,对我这样一个初次填报的小白来说,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最终自然是以“失利”告终。2018 年 7 月,我有幸与黄老师交流,他基于《300 问》,深入浅出地对社科申报书填报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纵横交错、明晰有力的指导;结合现实形象的案例分析解答各类常见问题,并辅以“头脑风暴式”的开放交流和讨论。黄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毫不夸张地说,《300 问》全面刷新了我对于社科项目申报的原有认知,书中的要点自然而然成为我之后申报课题时的强有力依据和参考。在明确了所求之“方”和所借之“道”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要反思提炼、学以致用、融会贯通。2019 年我第二次申报国社科时,先是把《300 问》仔细拜读一番,并把笔记以注解的形式添加在书上,以此复习要点、理清思路。填报过程中,我对照书上的申报原则和典型案例逐项进行查漏补缺,从精炼选题到严谨论证,从细节推敲到格式打磨,多次修改调整后,最终得以成功立项。后来我在交流申报经验时,不由想到社科项目申报书的填写其实特别像大型乐高玩具的拼装过程,当面前各种材料和零部件庞杂聚积时,想要将其合理有序地组装起来,使之成为一件令人满意的成品,着实是件费时费力而且常需返工的劳作。想要成功组装大型乐高的关键在于里面那张极为有效的拼装导图,《300问》对我而言,恰恰就如这张非常重要的导图。过去听过的很多讲座多是谈论一些宏观性纲领式建议,很少有人会就具体操作层面、各部分写作方法及要领,前后内容区别与联系,甚至排版格式等非常细节的方面给出详细指导建议或意见,但是黄老师的《300问》统统做到了,因此在我收到确切的立项通知后,本能地在第一时间转发给了黄老师,由衷感谢他在社科申报方面的精心指导。
从2017年8月第一版问世至今,《300问》始终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根据国社科申报的变化及时修订和更新,以期为科学研究道路上执着努力的学人们提供实时指导和帮助。学界常言“科研之路,道阻且长”,社科申报之途自然无法一蹴而就,期间往往会是激情与不甘同在、期望与失落相伴。对于个人而言,勤于思考,多方学习,充分了解学界科研动态,把握课题指南意向固然相当重要;但善于求索、求“方”借“道”、精益求精,才终能水到渠成,“研”有所获。谨以此文分享个人成功申报之体会,与大家共勉;同时也藉此表达感激之情,期待《300 问》第二版早日面市,“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愿更多的同仁们都能如愿以偿,项目高中,喜报频传!
本文摘自《人文社科项目300问》(第二版)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相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