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担任共同研究者,1999年至2000年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2003年至2005年赴日本神户大学讲学,2016年被聘为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入选北京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记忆的神话》、《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与小说家》、《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废名·桥》、《二十世纪的诗心》、《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等。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文系
邮政编码:100871
学术成果:
专著与论集:
-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
《文学性的命运》,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28——1937)》(担任副主编,并写作其中2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
《20世纪外国小说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
《废名·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5月。
-
《二十世纪的诗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
《文学的诗性之灯》,上海书店,2010年。
-
《漫读经典》,三联书店2008年。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与小说家》,三联书店,2003年。
-
《镜花水月的世界》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
《记忆的神话》,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
《阳光与苦难》,文汇出版社,1999年。
-
《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合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
编著或教材:
-
《无言之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11月。
-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6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
-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第三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
《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第三作者),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
-
《中国新诗总系·40年代卷》(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
《我们的园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
《废名作品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
《大学语文》(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合著,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沦陷区文学大系·诗歌卷》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论文与学术随笔:
-
废名的文章之美,《扬子江评论》,2017年第3期。
-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文汇报》,2017年6月15日。
-
战时文化语境与四十年代小说的反讽模式,《文艺研究》,2017年第7期。
-
凸现完整的汪曾祺,《中华读书报》,2017年3月18日。
-
《欧行日记》与现代作家的欧洲游记,《文汇报》,2017年1月17日。
-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视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母题研究,《创作与批评》,2017年第6期。
-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视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母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17年第7期。
-
作为“中介”的日本,《长江学术》,2017年第3期。
-
郁达夫与现代风景的发现问题,《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第2期。
-
文坛忆念刘半农,《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14日。
-
艾芜笔下的南国世界,《中华读书报》,2017年7月19日。
-
《文学史家的“通识”与“情怀”——评<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文艺争鸣》,2016年第11期。
-
从苏汶的视角观照:“文艺自由论辩”重释,《文艺争鸣》,2016年第7期。
-
1930年代的消夏方式,《文汇报》,2016年7月11日。
-
楼: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5期。
-
无言之美——孙玉石教授的学术与教育行迹,《诗探索》,2016年第3期。
-
《废名的踪迹》,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转载。
-
中国化的“颓加荡”:邵洵美的唯美主义实践,《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
-
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幻象性诗学与拟喻性语言,《文艺研究》,2016年第1期
-
“大都市的局外人”,《文汇报》2016年1月14日。
-
《司各特的目光》,《文汇报》,2015年10月4日。
-
《中国现代派诗歌中的“乡土与都市”主题意象》,人大复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10期。
-
《中国现代派诗歌中的“乡土与都市”主题意象》, 《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
《废名的踪迹》,《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来源集刊2015年第1期。
-
《中国现代派诗人的艺术姿态》,《思想与文化》CSSCI来源期刊2015年8月,第16辑。
-
《“我是一个年轻的老人了”》,《文汇报》,2015年7月6日。
-
《植入战争背景之中的中国新诗》,《诗刊》,2015年第7期。
-
《“居室”的诱惑》,《读书》,2015年第6期。
-
《高尔基在中国与“中国的高尔基”》,人大复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6期。
-
《西部边疆史地想象中的“异托邦”世界》,台湾《中国现代文学》2015年6月号,总第27期。
-
《不可抗拒的命运之旅——郑超麟译<冈果旅行>研究》,收入《冈果旅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版。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关于<白日焰火>的讨论》,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3期。
-
《“大后方叙事”与“游移的美学”》,《重庆评论》,2015年第2期。
-
《临窗的怅望者》,《读书》,2015年第5期。
-
《“江南的小楼多是临水的”》,《文汇报》,2015年3月24日。
-
《追蹑“凤凰”的踪迹》,《读书》,2015年第3期。
-
《高尔基在中国与“中国的高尔基”》,《文艺争鸣》(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3期。
-
《想象历史的方法——关于电影<黄金时代>的讨论》,陈思和、王德威主编《文学》2014年,秋冬季号。
-
《邂逅的美感》,《文汇报》,2015年1月8日。
-
《不可抗拒的命运之旅——郑超麟译<冈果旅行>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年12月,第6期。
-
《曾朴的法兰西情结》,《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
《<西线无战事>与三十年代的“非战小说”》,《读书》2014年第10期。
-
《沪上“八大女明星”与丁玲的“梦珂”》,《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014年8月。
-
《告别奥尼尔:洪深30年代的转向》,《现代中国》,2014年7月第15期。
-
《<山山水水>中的政治、战争与诗意》,《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
-
《“搭建一个古瓮般的思想废墟”——评欧阳江河的<凤凰>》,收入《凤凰》,中信出版社2014年。
-
《绕不开的“历史”》,《重庆评论》2014年6月第2期。
-
《超越“内在化解读”——关于<白日焰火>的讨论》,《看历史》2014年6月。
-
《海派散文的都市语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014年6月。
-
《沪上“八大女明星”与丁玲的“梦珂”》,《文艺争鸣》,2014年5月第五期。
-
《废墟美感》,《文汇报》,2014年1月30日。
-
《“语丝”风格的继承与出离:林语堂的小品文运动》,《文艺报》,2014年1月20日第七版。
-
《现代》:中国杂志史上的一个“准神话”,《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
《海派散文的都市语境》,《长江学术》2014年1月。
-
《从“小世界”到“平行宇宙”》,《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29日。
-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叙事》,《观察与交流》2013年10月15日第128期。
-
《“乘凉仿佛是隔年的事儿了”》,《文汇报》2013年9月9日。
-
《沪上八大女明星与丁玲的<梦珂>》,《中堂闲话》,2013年第5期。
-
《“南国诗人”田汉及其30年代的转变》,《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3年第8卷第1期。
-
《“扇上的烟云”》,《文汇报》,2013年7月23日。
-
《经典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7期。
-
《后工业时代的全景式文化表征》,《东吴学术》,2013年第3期。
-
《“茶话”与“咖啡座”》,《文汇报》2013年4月25日。
-
《经典的界定是一个再造的过程》,洪子诚、吴晓东著,《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18日第6版。
-
《艾芜笔下的南国世界》,《中堂闲话》,2013年第2期。
-
《乡土中国:一个“世纪故事”》,收入《革命,还是变迁》,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版。
-
《关于文学性与文学批评的对话》,洪子诚、吴晓东,《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2期。
-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风景的发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13年第3期。
-
《<晨报副刊>与沈从文的早期创作》,赵楠、吴晓东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
《巴黎情境与巴金的国际主义视景》,《读书》2013年第1期。
-
《“茶话”与“咖啡座”:海派散文的都市语境》,《西部》,2013年第1期。
-
《<西线无战事>与三十年代的“非战小说”》,《中国文学学报》,2013年第三期。
-
《<良友>的世界视野》,《中华读书报》2012年12月12日。
-
《帝国的历史魅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12期。
-
《当代神话:“为事物的多重性买单”——欧阳江河<凤凰>讨论纪要》,《新诗评论》2012年12月1日。
-
《莫言小说的形式与政治——关于<蛙>的讨论》,《重庆评论》2012年第3期。
-
《扇: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12月。
-
《“搭建一个古瓮般的思想废墟”——评欧阳江河的<凤凰>》,《凤凰》,载欧阳江河著《凤凰》,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
-
《北岛诗歌中的镜像主体》,《江南》2012年第6期。
-
《中国人从猫的眼睛里看时间》,《文汇报》2012年11月1日。
-
《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诗书画》2012年10月1日。
-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风景的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10月1日。
-
《“半部文学史”:“北新书局版”的中国现代四大作家》,《中华读书报》2012年9月19日。
-
《与文学经典对话》,《光明日报》2012年7月20日。
-
《为何我难舍<背影>》,《文汇报》2012年7月11日。
-
《“搭建一个古瓮般的思想废墟”——评欧阳江河的<凤凰>》,《今天》2012年6月。
-
《现代文学创生期小说中的主体问题》,《现代中国》2012年第14辑。
-
《现代诗人笔下的外滩海关钟》,《文汇报》2012年2月27日。
-
《行将消逝的背影: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视景》,《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6日。
-
《诗歌:如果孤独,如何承担》,《中国艺术报》2012年1月6日。
-
《西部边疆史地想象中的“异托邦”世界》,《扬子江诗刊》2012年第1期。
-
《我的2011年度阅读》,《中华读书报》2011年12月21日。
-
《都市视野与文本解读》,《中华读书报》2011年10月12日。
-
《都市文学视野中的现代上海》,《立场》2011年第三辑。
-
《关于吊脚楼的追问》,《文汇报》2011年7月9日。
-
《一个关于自我欺瞒的人性故事》,《中华读书报》2011年7月6日。
-
《从“故事”到“小说”》,《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7月1日。
-
《边城世界的虚构性》,《中华读书报》2011年6月22日。
-
《<田园交响曲>导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6月。
-
《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何其芳对中国古代志异文本的改写》,《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
《场域视野中的曹葆华》,《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9日。
-
《生态主义的诗学与政治》,《南方文坛》,2011年第3期。
-
《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何其芳对中国古代志异文本的改写》,《名作欣赏》,2011年第3期上旬刊。
-
《文学中的疾病主题》,《名作欣赏》2011年第5期上旬刊。
-
《从“故事”到“小说”——沈从文的叙事历程》,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2期。
-
《从小说到电影——<山楂树之恋>讨论》,(吴晓东等),《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
-
《元气淋漓的“新文学之当代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2011年第1期。
-
《废墟的美感》,《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
-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9月17日。
-
《毛姆的中国想象》,《名作欣赏》,2010年第9期。
-
《风景与人文》,《文汇报》2010年8月24日。
-
《卡尔维诺:边界的探索者》,《名作欣赏》,2010年第8期。
-
《拟像的风景》,《中华读书报》,2010年7月21日。
-
《诗心接千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7期。
-
《历史:缺席的“在场”——<日瓦戈医生>与俄罗斯精神传统》,《名作欣赏》,2010年第6期。
-
《孤独的人才能真正发现风景》,《名作欣赏》,2010年第5期。
-
《孤独的风景》,《文汇报》2010年4月12日。
-
《史无前例的另类书写——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名作欣赏》,2010年第4期。
-
《战争年代的诗艺历程》,收入《百年中国新诗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
《对自我的探究与追寻》,《诗人 翻译家 曹葆华》,上海书店2010年1月。
-
《曹葆华诗歌之“梦”》,《诗人 翻译家 曹葆华》,上海书店2010年1月。
-
《“一个种族的尚未诞生的良心”——王家新论》,《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1期。
-
《一代校园作者的精神侧影——读<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文艺报》2010年1月29日。
-
《从政治的诗学到诗学的政治——北岛论》,《新诗评论》2009年第1辑。
-
《从政治的诗学到诗学的政治——北岛论(续)》,《新诗评论》2009年第2辑。
-
《贮满意义的空间形式》,王晓明、蔡翔主编《热风学术》2009年第2辑。
-
《重建“五四”的历史现场》,收入陈平原主编《红楼钟声及其回响——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东方理想国”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成——兼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文化诗学视野》,收入严平编《全球化与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
《“遥远的国土的怀念者”》,《读书》,2009年第5期。
-
《沈从文小说中的田园视景与抒情性问题》,收入“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
-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与教学——吴晓东访谈》,《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
-
《20世纪的预言家卡夫卡》,《语文建设》,2009年第5期。
-
《作为预言书的<城堡>》,《语文建设》2009年第6期。
-
《情境化的小说》,《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3期。
-
《沈从文小说中的田园视景与抒情性问题》,《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
《贮满记忆的空间形式》,收《墨痕深处——文学·历史·记忆论文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
《“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中华读书报》,2008年。
-
《对世纪经典的敬意》,《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
-
《“阳台”:张爱玲小说中的空间意义生产》,收入陈子善编《重读张爱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
《贮满记忆的空间形式》,香港《成报副刊·笔锋》,2007年9月。
-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学术》第24辑,2007年。
-
《“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与中国理论创新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
-
《废墟的忧伤》,《21世纪经济报导》,2007年。
-
《阳台:张爱玲小说中的空间意义生产》,《现代中国》第9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3期,2007年。
-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8期,2007年。
-
《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
-
《何谓“文学的自觉”?》,《上海文学》,2006年。
-
《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
-
《<边城>:本土文化的最后的背影》,《中国新书》,2006年。
-
《乡土中国的最后回眸》,《中国新书》,2006年。
-
《废名的乡土记忆》,《十月》,2006年。
-
《“常态与先锋”:现代文学阐释模式的重建》,《中华读书报》,2006年。
-
《历史如何触摸》,《读书》,2006年。
-
《文学性的视界》,《现代中国》2006年第8辑。
-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主题》,日本中文研究会《未名》2005年3月总第23号。
-
《二十世纪最后的传奇》,《读书》2005年第3期。
-
《荒街上的沉思者》,《新诗评论》2005年第1期。
-
《重建学科合法性的多种可能》,《文汇报》2005年8月21日。
-
《什么是“黑暗的启示”》,《天涯》2005年第5期。
-
《妥协的<世界>》,《书城》2005年12期。
-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现代中国》2005年第6辑。
-
《文学批评的危机》,《文学评论》2004第1期。
-
《重建反思性的学术立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1期。
-
《40年代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2期。
-
《视觉时代的先知》,《书城》2004年3期。
-
《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文学评论》2004第5期。
-
《尺八的故事》,《上海文学》2004年5期。
-
《<骆驼祥子>:乡土中国的最后回眸》,《中国青年》2004年。
-
《博尔赫斯的中国想像》,《批评家茶座》2003第1辑。
-
《<长河>中的传媒符码》,《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
《科勒律治之花》,《书城》2003年1期。
-
《现代中国的传统与现代问题》,《江汉论坛》2003年2期。
-
《疾病的文学意义》,《书城》2003年4期。
-
《废名小说<桥>》的象喻语言》,《海南师院学报》2003年5期。
-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5期。
-
《重建经得起批判的立场》,《读书》2003年7期。
-
《昆德拉的小说学》,《中华读书报》,2003年。
-
《情境化的小说》,《文景》2003年第8期。
-
《昆德拉的存在之思》,《经济观察报·书评周刊》,2003年。
-
《文学性的命运》,《上海文学》2003年5期。
-
《<长河>中的传媒符码》,《视界》2003年第12辑。
-
《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解读》,《鲁迅研究月刊》2002第2期。
-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天涯》,2002年第5期。
-
《作为传统的“五四”》,《香港经济日报》,2002年。
-
《福克纳的时间哲学》,《读书》,2002年第9期。
-
《永远的冰心永远的童心》,《语文学习》,2002年。
-
《背着“语言的筏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
-
《鲁迅的原点》,《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1年。
-
《S会馆时期的鲁迅》,《读书》,2001年第1期。
-
《意念与心象》,《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
《记忆的美学》,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
-
《东方理想国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成》,《现代中国》,2001年。
-
《姿态的意义》,《读书》,2001年第11期。
-
《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世纪中国》网刊,2001年。
-
《李金发诗歌的现代性及诗学意义》,《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
《记忆的暗杀者》,《读书》,2000年第7期。
-
《裂缝后面的世界》,《读书》,2000年第10期。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
-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
《燕园诗踪》,《读书》,1999年第9期。
-
《新发现的废名佚诗二十首》,《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98年第1期。
专业领域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当代诗歌、20世纪外国小说
担任过的课程: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
-
都市小说文本研究
-
现代小说研究
-
40年代诗歌研究
-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
学术论文选读
-
沈从文研究
-
大学国文
-
20世纪外国小说
-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经典
科研项目:
-
2015年,北京市社科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已结项。
-
2006—2009,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
-
2006—2008,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项目,“40年代诗歌研究”。独自承担。
-
2002—2007,教育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独自承担。
获奖:
-
2017年,《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2016年,论文《植入战争背景之中的中国新诗》获得《诗刊》年度优秀论文奖
-
专著《临水的纳蕤思》2016年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批评家”提名奖
-
2016年,专著《临水的纳蕤思》获花地文学奖年度文学批评金奖提名奖
-
2015年,专著《文学性的命运》获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批评家”提名奖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获唐弢青年文学评论奖一等奖
-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诞生》获王瑶学术奖论文二等奖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获北京大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