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韧,男,1977年10月生,江西安福人。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个人简历
1995年9月-1999年7月,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南昌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7月-2017年11月,任职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科研处,教务处;
2017年11月-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成果目录
专著:
1.《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2.《汉语词类划分手册》(合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
代表论文:
1.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轻重象似、松紧象似和多少象似,《中国语文》2017年第5期。
2.韵律、句法和语义,谁制约了谁?《语言学论丛》第55辑,2017年。
3.从供用句到功用句——“一锅饭吃十个人”的物性结构解读,《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第2期。
4.汉语三音节复合词的物性结构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6期。
5.关心语言生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汉藏语学报》第9期,2016年。
6.兼类说反思,《语言科学》2015年第5期。
7.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下的汉语副词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2期。
8.汉语词类划分应重视“排他法”,《汉语学习》2014年第1期。
9.“N的V”结构就是“N的N”结构,《中国语文》2012年第5期。
10.汉语状中结构的韵律模式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
11.韵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4期。
12.“全”的整体性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
13.论韵律制约句法移位的动因和手段,《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
14.从理性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分界看同语式的表义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15.关于“纸张粉碎机”的切分,《东方语言学》2007年,总第2辑。
16.信息量原则与汉语句法组合的韵律模式,《中国语文》2007年第3期。
17.共性与个性下的汉语动宾饰名复合词研究,《中国语文》2006年第4期。
18.多项定语偏正式合格性条件的优选分析,《语言学论丛》第34辑,2006年。
19.音系与句法互动关系研究综述,《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1期。
20.焦点理论下的北京话“一+名”格式分析,《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
21.小说中第三人称代词前指分析,载于《语言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2.译文:The Family Resemblances in Word Classes.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袁毓林著,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收录于《语言学文选(Linguistics in China)》第1辑,2010年,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科研项目
1.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
2.北京市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27,项目总负责人:王厚峰教授)子课题“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论元结构理论的语义知识体系研究”负责人。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研究”(10cyy037)。
获奖情况
1.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5年。
2.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
3.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
4.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013年。
5.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
6.北京市“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标 兵,2011年。
7.教育部第十二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10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2008年。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100871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电子邮箱:zhour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