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个人简介:

郭锐,山西省汾西县人,1962年12月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1979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1983年7月获文学学士;198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1月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9月考取北京大学在职博士生,1999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1983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1988年晋升讲师,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

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北京市语言学会会员,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语汇分委会委员,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术语理论与应用分委员会委员。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开设本科生课程“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研究生课程“汉语词类研究”、“语义分析”、“语言类型学”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

代表论著有《现代汉语词类研究》(2002,商务印书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1993)、《过程与非过程》(1997)、《述结式的论元结构》(2002)、《把字句的语义构造和论元结构》(2003)、《方位词“前、后、左、右”的参照策略》(2004)、《衍推和否定》(2006)、《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2008)、《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删除和介词悬空》(2009)、《共时语义演变和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2012)、《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2015)等。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文系

邮政编码:100871

 

专著与论集:

《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李小凡、张敏、郭锐等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12月。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合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7月。

 

参与编写或编著:

《现代汉语》,沈阳、郭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袁毓林、郭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论文:

  1. 复数事件和虚词语义,《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第4期:435-447页。(Plural event and the meaning of function words in Chinese Language)

  2. 从早期北京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变化,《中国语文》2017年第4期:387-402(与陈颖、刘云合著)(The sound alteration of the empty word了 in the early Beijing dialect documents)

  3. 从阿姆斯特丹模型看汉语词类系统,《中日语言研究论丛——杨凯荣教授六十寿辰纪念》,东京:朝日出版社,2017年6月。[Chinese parts-of-speech system in perspective from Amsterdam model of part-of-speech systems]

  4. 同形删略和离合词、不完整词形成机制——兼论准定语的形成机制(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eparable words and incompleted words: 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pseudo attributives),《语言科学》2017年5月,第16卷第13期:225-249页。

  5. 汉语普通话从哪里来?——从南北官话差异看普通话词汇、语法来源,日本《中国言语文化学研究》第6号:3-18页,2017年3月(与翟赟、徐菁菁合著)。[Where is Putonghua from?]

  6. 《汉语叙述方式的改变和“了1”结句现象》(The Change of Narrative Method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ding Sentences with LE1),《中国语学》第263号,日本中国语学会编,2016年10月。

  7. 《普通话是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的混合(“汉民族共同语”多人谈)》,《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4期。

  8. 《形容词及其复杂式的音节组配与词义褒贬的对应》(The Syllable features of praise - blame Adjectives)(与高再兰合著),《语言学论丛》第52辑,2015年12月。

  9.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词类标注的修改》,《中国辞书学报》第一辑,2015年12月1日。

  10. 《论汉语的“隐性述结式”》(On Covert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与孙天琦合著), 《语言科学》2015年第5期。

  11. 《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Time reference and its syntactic effects in Mandarin Chinese),《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3期。

  1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词类问题》,《汉语与汉语教学研究》第6号,2015年7月1日。

  13. 《语义地图中概念的最小关联原则和关联度》,商务印书馆,2014年12月1日。

  14. 《汉语虚词语义的微观分析》,《第二語言讀寫教學研究》(C/ESL論文集I),台湾中央,2013年9月1日。

  15. 《汉语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初探》(Directional Verbs as Directional Noun in Chinese)(与王琦合著),《语言学论丛》第47辑,2013年6月1日。

  16. 《副词“相互/互相”:语义和句法的互动》,《中国语文法论丛——木村英树教授还历记念》,东京:2013年5月18日。

  17. 《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Gao Mingkai’s study on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语言学论丛》第46辑,2012年10月1日。

  18. 《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Typology of adjective and the grammatical status of adjective in Mandarin Chinese),《汉语学习》2012年第5期。

  19. 《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路径》(Conceptual Space and Semantic Map: The Restriction and Path of Linguistic Variation and Change),《对外汉语研究》第8期,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1日。

  20. 《共时语义演变和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Synchronic Semantic Change model and Semantic Association of Polysemantic Empty Words),《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21. 《汉语虚词研究的精细化和汉语教学》,《汉语与汉语教学研究》2012年第三号。

  22. 《朱德熙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Zhu Dexi’s study on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汉语学习》2011年第5期。

  23. 《“只”义句和“都”义句的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t between sentences with ZHI and sentences with DOU),《语法研究和探索》2010年第15辑。

  24.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删除和介词悬空》(Preposition stranding and deletion in Mandarin and Classic Chinese),《中国语言学》第二辑,2009年。

  25. 《复数名词短语的指称和“都”量化》(The reference of plural noun phrase and Quantification of DOU),郭锐、罗琼鹏,《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

  26. 《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Seman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Chinese empty words),《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4期。

  27. 《空间参照理论与汉语方位表达参照策略研究》(The Spatial Reference Theory and Reference Strategies of Relative Spatial Description in Chinese),《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5月。

  28. 《衍推和否定》(Entailment and negation),《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29. 《连续量词和离散量词——谈“每隔-数量”的两种意义》(Continuous measures and discrete measures: a study on the two meanings of MEI GE Numeral Measure constructions),《对外汉语研究》第一期,上海师范大学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

  30. 《语法的动态性和动态语法观》,《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第一辑,商务印书馆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5月。

  31. 《方位词“前、后、左、右”的参照策略》(The Reference Strategies to Specify Front, Back, Left and Right in Chinese),《中国语言学论丛》第3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2. 《把字句的语义构造和论元结构》(The semantic structure and argument structure of Ba constructio),《语言学论丛》第28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

  33. 《述结式的论元结构》(The argument structure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徐烈炯、邵敬敏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34. 《实体和位置:汉语名词功能的分化》,《中外文化交流与澳门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宋柏年、赵永新主编,澳门: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02年10月。

  35. 《汉语词类划分的论证》(Justifying the parts-of-speech classific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中国语文》2001年第6期。

  36. 《词频与词的语法功能的相关性》(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word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word),《语文研究》2001年第3期。

  37. 《汉语形容词的划界》(Demarcation of adjectives in Chinese),《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01年5月

  38. 《“的”字的作用》(The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DE in Mandarin Chinese),《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等主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9. 《“吗”问句的确信度和回答方式》(Credibility degree of ‘ma’ questions and corresponding answers),《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2期。

  40. 《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The conversion of the expressional function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DE in Mandarin Chinese),《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1期。

  41. 《句法成分的词类构成》(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akeup of syntactic components in relation to word classes),《计算语言学文集》黄昌宁、董振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96-101页。

  42. 《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On the not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 dictionary),《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150-158页。

  43. 《“一个人(也/都)没来”类句式的配价分析》(On “Yi ge ren ye/dou mei lai”: a valence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ly negative sentences),《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袁毓林、郭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271-282页。

  44.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Process and non-process: two extrinsic temporal types of Chinese predicative constituents),《中国语文》1997年第3期,162-175页。

  45. 《论表述功能的类型及相关问题》(The types of expressional functions),《语言学论丛》第19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253-271页。

  46. 《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Grammatical units in Chines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汉语学习》1996年第1期,8-14页。

  47. 《述结式的配价结构和成分的整合》(Valence Structure of Verb-Resultative Compl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Constituents),《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168页-191页。

  48.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verbs representing course of event in Chinese),《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410-419页。

 

专业领域:

现代汉语语法、语义,汉语词类问题,动词时间性,致使结构,虚词语义分析,晚清民国时期北京话研究

 

担任课程:

本科生课程:

  1. 现代汉语

  2.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4. 语法修辞

 

研究生课程:

  1. 汉语词类研究

  2. 语义分析

  3. 语言类型学

 

科研项目:

  1. 七五重点研究项目“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参加)

  2.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参加)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词论旨结构系统和汉语词语语义分类层级系统研究”(参加)

  4.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参加)

  5.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现代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虚词语义分析”(主持)

  6. 2011— 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批准号:11JJD740006

  7. 2004 现代语义学和汉语虚词的语义和句法分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4-0007

 

获奖:

  1. 论文《过程和非过程》1998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电子词典)》(合著)1999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专著《现代汉语词类研究》2004年获北京大学第九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4. 专著《现代汉语词类研究》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 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来源 https://chinese.pku.edu.cn/rwfc/1224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