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阅读 2020-08-20 09:19:02 上传
以下文章来源于 今日语言学
从总体上看,汉语方言古阳声韵和入声韵的辅音韵尾处在一个合并、弱化和消失的过程当中。古入声韵全部丢失塞音韵尾是官话等方言里的普遍现象,古阳声韵部分丢失鼻音韵尾的现象也很常见。但古阳声韵全部丢失鼻音韵尾的现象很少见,至于古阳声韵和入声韵两大类韵母的辅音韵尾全都丢失,则极为罕见。汤溪话口语单字音已丢失所有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甚至连鼻音韵尾的残迹——鼻化都没有,变成了一种“无辅尾韵母”,或者说“纯元音韵母”,所有音节成为“辅音+元音”结构。这为我们研究汉语的韵母系统及其演变乃至语言的音节结构类型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样例。
汤溪话的基本韵母系统如下:
汤溪话鼻尾丢失的演变大致也分两类,咸山宕江四摄和梗摄二等先丢失,深臻曾梗除二等外通五摄后丢失。换句话说,低元音是鼻尾丢失的前提条件:
在一个“无辅尾”的韵母系统里,元音的音值以及元音之间的组合是相互区别的唯一手段。汤溪话有13个元音音位:,存在[a]—、[e]———、[e]—、[o]—、—、[ai]—、—等的对立,比起很多方言来区别更加细微。在元音组合方面,有[iai][iei]这种不常见的韵母。元音的细分以及元音组合的多样化,显然与增强韵母的区别度有关。
汤溪话有28个声母、7个声调,跟吴语其他方言相比,声母系统和声调系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辅尾彻底消失以后,主要还是依靠保持古阳声韵和入声韵的独用,以及韵母系统内部的细分和多样化来增强语音的区别度,并没有在声母或声调上寻求补偿。
湖南辰溪方言有类似现象。(谢伯端,2010;蒋于花,2010)
曹志耘 2002 《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商务印书馆。
蒋于花 2010 《湖南辰溪方言语音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潘悟云 1986 《吴语的语音特征》,《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谢伯端 2010 《湖南辰溪方言音系》,《方言》第2期。
赵日新 2003 《中古阳声韵徽语今读分析》,《中国语文》第5期。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0年第3期
曹志耘,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地理语言学、语言资源,主要研究成果有《汉语方言地图集》(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