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8 阅读 2020-09-09 10:10:04 上传
以下文章来源于 语言学科普
新使命·新思考
提要
Halliday构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已有6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句法理论、系统功能理论到社会意义学和适用语言学的发展阶段。本文回顾了该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分析了其性质和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由理论与应用两个部分构成,既是普通语言学,也是适用语言学。该理论模式重视整体性,强调语言的功能和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因而更是一个综合理论。从本质上讲,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为解决与语言相关的各种问题而设计,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理论。该理论中,语篇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理论构建的一个基本步骤。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适用语言学;问题导向理论
1
引言
本文评述英国语言学家M. A. K. Halliday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研究方向,以探讨该理论本质的一些问题。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讨论:1)理论构建与扩展,2)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假定,3)理论应用,4)跨学科研究问题,5)最近的研究动向。本文重点讨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而不是理论本身的构建。因此,将突出该理论的问题驱动本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看出,这个理论的构建采取的是“进化的”路径,它的构建是一直受到该学科内部和其它语言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疑问和驱动而慢慢发展起来的。
2
理论构建与扩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一开始的“边缘”语言学发展成为一门“主流”语言学,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该理论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黄国文 2007:40)。第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该文主要构建了句法(语法)理论(Fawcett 2000:10)。第二阶段以《“深层”语法札记》(Halliday 1966)为标志,该文表明“阶和范畴语法”已发展为“系统语法”,基本实现了从句法理论向语言理论的转变。Halliday于1967至1970年期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尤其是相继刊出的《英语及物性与主位札记》(Halliday 1967a,1967b,1968),表明第三阶段的开始,第一次提出了经验功能、逻辑功能和人际功能等概念,并在《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Halliday 1970)中明确提出“概念”、“语篇”和“人际”元功能,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石。第四阶段以《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Halliday 1978)为标志,提出并阐释了“社会意义学”(socialsemiotics)概念。到本世纪初,Halliday(2007,2008)多次强调语言学理论应具有普遍适用性(appliable),而非特殊适用性(applicable)。清晰地重提“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标志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第五阶段围绕广泛适用性这一核心,加大适用范围,优化应用效率,完善理论的可进化性。
Halliday所构建的理论与其它语言学理论有着本质区别: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功能的而不是形式的,是语义的而不是句法的;它研究的对象是语篇,而不是句子,所关注的是使用和惯用,而不是“语法性”(Halliday 1994a:4505)。形式被看作是表达意义的手段,是意义和功能的体现。Halliday(1994b:xiv)指出,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伴随着这个系统的是用来体现意义的形式。那么,意义是怎样表达的呢?根据 Halliday(1994b:xiv)的观点,意义通过形式来表达;语言形式是表达和创造意义的资源和手段,语言结构是具有功能性的;意义通过形式的选择来达到构建经验和表达交际的目的;语言在语境中表达意义,语言与语境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特定的语言用于特定的语境中,特定的语境预测和期待特定的语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上对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研究,关注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并强调对语篇的分析。自上世纪50、60年代理论框架的形成(Halliday 1959,1961),到70、80年代理论体系的成熟(Halliday 1978,1985a),再到90年代以来理论构建的不断扩展、逐步精细(Halliday 1994b;Halliday & Matthiessen2014),以及该理论对非语言意义系统的拓展性解读(O'Toole 1994;Kress & van Leeuwen 1996;Bateman 2008),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重点,理论的发展采取的是“进化的”而不是“革命的”路径(Matthiessen 2007:505)。Halliday从王力、J. R. Firth等语言学家那里学习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继承了Firth系统的思想,学习了L. Hjelmslev系统和结构的理念、Firth和B. Malinowski语境的思想、以及Sydney Lamb层次的内容,然后Halliday从阶与范畴语法、系统语法、功能语法,到系统功能语言学,一步步将理论研究向前推进,构建了社会意义学,最终体现为适用语言学(参见 Matthiessen 2010,2014)。
1972年,Halliday在接受Herman Parret(Parret 1974:119⁃120)采访时提到人类语言研究领域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个是内在的,另一个是外在的。内在问题是关于语言的自身发掘:人类的语言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人类逐步形成了包含语言在内的现有的意义系统?外在问题是关于语言的社会属性:为什么语言在日常使用中可以一代代有效地传递知识体系,传承文化模式、价值体系,并延续社会结构等?Halliday一直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社会现实(或文化)本身就是意义体系,一种意义构造”(Halliday 1978:2)。也即,语言既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又是社会文化这一意义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担当了该体系中的其它部分意义系统的载体。不难看出,Halliday特别强调社会脉络在语言起源、进化以及日常使用等中的重要性。而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去思索和探究Halliday关于语言的根本性问题(参见Thibault 1987:606),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设的灵魂和动力。
语言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语言是在语境中工作的。此外,Halliday(1985b:7)注重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以及理论本身广泛、有效的应用。一方面,理论的构建源自于自然语言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理论的构建产生怀疑或挑战,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引致更多的问题,促使理论构建逐步升级完善。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自创建之初始即有双重属性,既是普通语言学,又是适用语言学。正如Halliday & Matthiessen(2004:19)所说,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综合理论;语言中的每个部分都是它的研究内容和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对语言中某一部分的讨论都会涉及整个语言系统。由此,无论是语义系统,还是词汇语法系统,或是音系学、字位学,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必须研究的内容;同时,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3
问题导向
本质上,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理论,也是适用语言学。说它是普通语言学,因为它研究语言的途径是采取整体性的方法,对语言的研究视角是综合的(Matthiessen 2007:505⁃506),研究语言的共性问题和普遍规律。说它是适用语言学,因为它是为应用而设计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Halliday 2009:61)。
Halliday(1985a:xv)曾提到,构建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这就是理论用于实践、重视解决问题的思想的反映。在Halliday的理论中,语言学是用来处理问题的一种资源。他在著述中多次指出,他的理论是用来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包括作为普通语言学的问题(如“人类的语言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作为适用语言学的问题(如“为什么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意义?”)。Halliday(2009:61)明确指出,他的语言学理论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理论构建是为帮助语言学“消费者”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一观点在功能语言学研究界是公认的。Coffin(2001:94)评论道,Halliday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目的之一是创造一个可用于解决潜在的语言学消费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理论框架。从现有文献看,这里所说的“各种问题”包括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中,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语言构建现实,构建历史和未来。语言研究和语篇分析就是要揭示人们是怎样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语言使用来做事情。通过分析语言使用和分析语篇生成,我们可以明确语言(语篇)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社会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Halliday看来,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密不可分(Halliday 2015:9)。就研究出发点而言,他提倡从理论出发,再应用到实践,遵循“理论⁃实践(研究)⁃理论⁃实践(研究)……”的路径。虽然理论从实践中获得帮助,但没有理论就没有应用(Halliday 2015:9)。通过理论的应用,我们再修正、完善理论。语言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帮助人们解决与语言相关的任何实际问题。当然,要泾渭分明地把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或语言学的应用)(实践)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
有人认为,像话语分析(语篇分析)这样的研究领域,仅仅是借用某一理论的某方面来探讨语言的组织和话语的谋篇以及语言在语篇中的作用,因而仅将其看作语言学理论的应用实例,或是独立于语言学之外的交叉学科(参见Matthiessen 2014:138⁃139)。但实际上,话语分析(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篇分析是对语言的实例描述,而实例描述本身就是语言学研究和理论构建的组成部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系统和语篇不是两个不同的现象,因为语言系统事实上等同于“语篇潜势”(text potential),语篇分析则是把语篇与语篇背后的潜势(即语言系统)联系在一起(Halliday 2008:192)。因此,分析话语(语篇分析)不是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而是属于语言学理论构建的基本内容之一。
Matthiessen(2009:48⁃52;2014:140⁃143)勾画了理论模式构建所涉及的四个阶段:分析、描述、比较和理论。首先,在特定的理论框架中对语篇进行分析,接着根据一定数量的语篇分析,在特定的理论框架中对语言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已存在的描述,从类型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对比划分,最后构建语言理论模式。这就是说,语言理论的构建首先从语篇分析开始,用现有的理论对语言使用进行考察,接着对单个的语言进行描述,再接着根据类型学的理论对多个语言进行描写和归类,最终构建语言学理论。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为何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重视语篇分析。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一个特定的语篇,我们首先要问的是:意义是怎样表达的?特定的语篇怎样表达特定的意义?为何特定的语篇能够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为何某一语篇就其使用目的而言是(或不是)有效的?其在哪方面成功?哪方面失败或是不怎么成功(Halliday 1994b:xv)?
4
理论应用
按照Halliday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因此,就需要“淡化”(neutralize)(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之间的界限(Halliday 2009:61),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质上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又因为应用本身就是理论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本体研究(包括音系学)、语言教育、儿童语言发展、语言和社会阶层、文本(话语、语篇)分析、文体学、多语研究(包括翻译研究)、多模态研究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Halliday以外,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发表论著突出的是Christian M. I. M. Matthiessen、Ruqaiya Hasan、Jim Martin、Robin Fawcett等中坚学者。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最初是Halliday自己在构建,但过去的四、五十年里,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理论构建的行列,并在应用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如Matthiessen(理论框架补充和扩展、词汇语法、语言类型学)、Hasan(语境、语篇分析)、Martin(语篇语义、评价框架)、Fawcett(词汇语法)、Greaves(音系)、Berry(元功能),他们在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构建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atthiessen(2009)根据与各类社会意义过程(阐述、报告、重构、分享、实施、建议、使能、探索)的关联性,罗列出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包括传媒语言学、组织语言学、行销语言学、认识语言学、审美语言学、伦理语言学、生态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临床语言学、司法语言学。对此,本领域内的学者们已有所建树,并在更多的方面进行了研究。
5
跨学科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很多学科一样,一直在跨学科的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理论与应用范围,拓展研究领域。像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教育学、多模态、生态学等的跨学科研究,学界都有介绍,这里只简单介绍与医学相关领域、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
5.1 与医学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语言的主要功能包括人际沟通、描述事件、组织话语等。在与医学有关方面,医疗沟通、医学公共传播中语言的作用过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最近十年,系统功能语言学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例如,澳洲国立大学的Diana Slade和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Christian Matthiessen分别带领团队,致力于医疗沟通研究(Matthiessen 2013;Eggins & Slade 2016)。他们认为,从预防到诊断治疗及后续康复,有效沟通对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对医疗体系以及卫生政策的各个范畴都具有不容忽略的影响。具体来说,医患沟通不良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健康、安全,引致预防、医治、护理、康复的低效或失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病患死亡,从而对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体系带来巨大损失。这些团队的研究人员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以及健康传播、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合作,通过转化研究,分析医患沟通障碍,探索医患沟通技巧,旨在为临床医疗措施、公共健康教育带来改变。这一跨领域的绝大部分研究利用人际功能的言语角色和情态化等理论,解读某医疗流程中的医患互动;少数研究利用概念功能,深入系统地研究患者的患病经验,透过患者对患病历程中种种经验的叙事重构,帮助我们重新诠释病痛与创伤。研究成果可以从医学人文的视角,更好地辅助医护、安抚病患、制定与医疗相关的各种政策。
5.2 与语料库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Halliday重视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理论的应用实效性。正因如此,自上世纪5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建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就是该领域研究内容的一部分(Matthiessen 2006)。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主要考察对象分别是语法和遣词造句,都“关注自然语言,强调语篇的语域和语境,使得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互契合的共同点”(Thompson & Hunston 2006:4)。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Hunston(2013)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在语域层面的契合点——语言特征的相对频率,整合两者在语法和词汇层面的分析,发现科普书籍作者在呈现不同的演化过程或状态时存在选择语法结构和词汇组合的不同偏好;但Hunston的研究只是针对一本书籍的定量分析。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McDonald & Woodward⁃Kron(2016)利用系统功能语法,对双相情感障碍线上支援平台中的57000条帖文、共计840万字进行了语法标注,涉及人际功能和经验功能,考察平台的新旧使用者在词汇语法、语篇语义层面的不同选择。他们发现,由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复杂性及其描写的精细度,易造成对标注语料库统计结果的错误解读。
5.3 与计算语言学、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
人工智能的诞生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初创大致同期。随着数字计算机的兴起而诞生于1956年的人工智能,它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主要是美国、前苏联及一些欧洲国家在机器翻译领域的研究阶段。Halliday(1962)对机器翻译的兴趣源自于他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工具,传授各类知识具有独特的价值;而对于缺乏以母语编写教科书的学科领域,比起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或许是一种快速的解决途径(参见Thibault 1987:625⁃626)。Bateman & O’Donnell(2015)详细介绍了Halliday与机器翻译的渊源,以及系统功能语法对自然语言处理中不同研究范畴(如语法剖析、自然语言生成、自然语言理解)的启发和影响。Halliday认为,文本是语义系统潜势的实现,探究任何一段自然语言文本,本质上是在抽取文字背后的意义,意义又是处于聚合关系的语境内的选择。因此,比起其它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更具灵活性和适用性,引入或基于该理论而设计的系统,例如自然语言理解系统SHRDLU(Winograd 1972)和自然语言生成系统Penman(Mann & Matthiessen 1985),更具包容力,且能应对更多挑战。计算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表明,数据井喷、算法创新、算力突破能够帮助计算机从真实语料中自动学习,对基础语言特征进行扩充和泛化,并最终实现计算机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的语言能力。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正努力借助人工智能,革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领域、扩大研究视野、检验现有的理论,并完善理论建设。
6
最近的研究动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初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成果主要集中在Halliday和与他有学术研究联系的几位学者,包括Hasan和Catford。从第二个十年起,Fawcett、Berry、Martin、Butler、Matthiessen等学者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最活跃和多产的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和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尤其是Hasan团队、Martin团队和Matthiessen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一直引领着整个学科的发展。此外,英国加的夫大学Fawcett团队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整体理论模式的修正和扩展,代表学者是Matthiessen等;二是理论在教育和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Martin团队;三是功能句法(词汇语法)的深入研究,主要是Fawcett团队;四是多模态分析,主要是Bateman、van Leeuwen、O’Halloran等团队。
根据近年出版的、影响较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合辑(Fontaine et al. 2013;Bartlett & O'Grady 2017;Thompson et al. 2019;Tucker et al. 2020)来看,目前的研究范围包括理论模式的扩展、理论应用和跨学科研究。顺便说一下,近期Gardner & Donohue(2020)合编了主题为“Halliday's influence on EAP practice”的专号,辑录的15篇文章专门讨论了Halliday对学术英语研究的影响,再次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强大的可适用性。我国学者近期编辑出版的两本合辑(Fang & Webster 2014;Webster & Peng2017),也反映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拓展方向。
7
结语
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Matthiessen(2007,2010)做了全面回顾;他探讨的关于这个理论的重要理念与研究趋势(Matthiessen 2009),以及这个理论作为适用语言学对不同意义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如何强化该理论的适用性(Matthiessen 2014),都是值得一读的文章。我国多位学者也对该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了评述和回顾(如黄国文 2000;辛志英、黄国文 2011;辛志英 2012;张德禄 2018)。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一直受到两个因素的驱动,一是这个学科的核心学者对完善理论模式的追求,二是其它语言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核心学者对一些问题一直存在讨论和争论,同时其它学科的学者也会因为不理解该理论的构建或不认同其理论假定、原则或方法等而提出质疑和批评。正因为这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促使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者的更加努力探索,进而促进了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因此,我们同意Matthiessen(2009:15)所说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的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向来自于理论本身,同时也来自于与其它学科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