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一带一路”沿线不丹国家语言政策

868 阅读 2020-11-29 14:47:07 上传

以下文章来源于 语言政策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不丹国家语言政策

  ——以斯波斯基社会语言学为理论视角
 

摘 要:本文以博纳德·斯波斯基社会语言学为理论视角,从语言政策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语言实践、语言信仰或意识形态和语言管理或规化的维度,呈现不丹语言政策的历时发展和微观语言问题的处理。本研究肯定了社会语言生态在语言政策方面的重要性,拓宽了语言政策国别研究的思路,进而激活了对多语制国家不丹语言生存状态的关注和重视,有益于推动我国外语教学的不断优化。

引言

      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丹也成为中国“一带一路” 沿线重要的国家。不丹地处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带,其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该地区语言的丰富性。不丹境内使用的语言约有 19 种(vanDriem2004),其中 16 种仅有口语形式。按照人口使用数的多少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宗卡语(Dzongkha)、尼泊尔语(Nepali)、沙乔普语(Sharchopikha)、肯卡语(Khengkha)和布姆塘语(Bumthangkha)。要了解不丹民族就必须先要了解不丹的语言,了解不丹的语言就必须知晓其语言政策。语言国际化、多样化、本土化、同化以及语言民族主义等因素直接影响语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唐雪梅、马吉德2018: 103)。中国与不丹之间以语言为载体的各项合作是历史与现实的必需,了解不丹国家的语言政策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 倡议的一个突破口。当前国内相研究寥寥,仅有个别论文和著作中简单提及不丹语言政策(张治国 2016;王辉2019)。本文拟以博纳德·斯波斯基(Bernard Spolsky)的社会语言学为理论视角,洞悉不丹国家语言政策的基本情况,以期为当下中国政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 倡议提供语言服务支持和语言规划参考。

理论视角

         以色列巴依兰大学(Bar-IllanUniversity)荣休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国家外语研究中心(NFLC)高级研究员博纳德·斯波斯基(2004)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重新界定了语言政策的定义及 其 内涵与外延。斯波斯基(2004)在继承豪根、特瑞姆、海姆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语言政策由语言实践 (language practices)、语言信仰或意识形态(language belief or ideology) 及语言管理或规划(language management or planning)三大部分组成。斯波斯基(2018:7) 认为,“ 语言实践即对语言库(linguistic repertoire)中各种语言变体所做的习惯性的选择模式;语言意识形态或信仰即对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的信念;语言规划或语言管理,即通过各种语言干预、规划或管理的方法来改变或影响语言实践的具体行为”。斯波斯基(2018:7) 对言语社区中的语言政策进行了划分,包括三个部分:语言实践、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形态以及语言规划或语言管理。对这三个部分逐一分析,不仅可以宏观地呈现不丹语言政策发展的历时进程,也可以了解不丹的微观语言现状及问题。本文将按照语言实践、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语言管理或语言规划三个方面,阐述不丹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实践。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不丹语言政策

3. 1不丹语言实践中的语言选择

3. 1. 1宗卡语是不丹本土语言

3. 1. 2宗卡语为不丹官方语言

3. 2不丹的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形态

3. 2. 1宗卡语与尼泊尔语的竞争

3. 2. 2宗卡语与英语的博弈和互为补充

3. 3不丹语言规划或语言管理中的国语规范

3. 3. 1从隐形政策到显性政策:不丹《宪法》对国语的规范

3. 3. 2国语中书写系统的规范


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不丹国家语言政策制定和践行的过程是基于对本国国情和语情的考量及对本国的民族认同、意识形态和不安全感的一种回应。不丹占地面积虽小,但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印度和我国之间,对不丹语言政策景观的梳理及其语言政策的了解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下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外语能力的提升,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一, 不丹语言政策中的语言发展和谐共存理念、应对外来语挑战的态度和语言教学实施中重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值得借鉴。基于我国的语言国情,长期以来国内的语言教学更侧重于从语言的显性工具功能来设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而忽视了语言的隐性文化功能。外语教学中尤其需加强对语言的隐性文化功能的挖掘,增强二语习得中对本民族语言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已存,在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资源”意识,摒弃崇洋媚外的治学态度。

      第二, 在语言需求和语言功能的考证下调整“一带一路”外语教学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加强,语言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明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视域作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语言在国内国际的不同功能,有助于外语院校合理开展教学顶层设计。近几年来诸多高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始重视跨专业、跨语种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外语+”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国别研究中外语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些举措缓解了当前“一带一路” 倡议对“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蒋洪新、杨安2020:1)。

      第三,如同不丹一样,中国现代化进程也包括语言的现代化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矛盾与平衡共处。具体来说,在外语教学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应协调好本国国内各语言的关系、以及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构建“一带一路”和谐生态语言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不丹政府通过制定语言政策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规划、语言管理。第一,对于国语,不丹政府从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着手:一方面坚持维护、巩固和强调宗卡语在本国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正字改革等手段不断实现国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对于土著语言,不丹政府以认可及保护的态度,在全国推行宗卡语的同时,保障各民族群体对其母语的使用权,维护国内宗卡语和英语的官方语言,及其同其他语言的和谐共处。第三,不丹政府关注不丹民众的语言意识反馈,用以引导语言政策的制定和适时推广,体现了对不丹多文化和多语机制的重视。第四,对于英语等外来语,不丹政府“从语言地位上重视它”。不丹民众已经意识到,英语是不丹同世界各国交往、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语言媒介。第五,除了印度—雅利安语外,不丹大多数语言都是同源语言。从语言学上讲,同源语言意味着这些语言均具有相似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这一共同特点非但不会使宗卡语最终消亡,反而将进一步有助于宗卡语的发展和标准化,发挥互补作用。

      当前,不丹政府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不丹国情的语言政策模式和社会发展道路。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不丹语言政策在付诸实践的进程中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如: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甚至消亡问题、如何提升宗卡语国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分量、如何在国际协作下系统研究和记录其他母语等。就现阶段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不丹本土诸多语言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与其他外来语言和谐共处,是不丹政府实现语言政策良性发展和平衡使用的当务之急。

点赞
收藏
表情
图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