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原创】二语词汇教学视域下国外词语搭配研究

1391 阅读 2021-04-16 09:15:05 上传

以下文章来源于 语言学考研

【原创】二语词汇教学视域下国外词语搭配研究
 

郭曙纶1 李守纪2

 

1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30

2 梅西大学,奥克兰,新西兰,0632

 

摘要:文章在二语词汇教学视域下着重回顾了近年来(2005-2016)国外词语搭配研究在研究的方法、进展和应用三个方面的情况,梳理后发现,使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时一般采用语义分析与频率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母语使用者和二语学习者在使用词语搭配方面差异巨大,母语对二语具有明显的负迁移作用,搭配能力对二语生成及理解都很重要,其习得与二语教学方法紧密相关,其发展受母语及二语搭配对应程度的影响,搭配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词语搭配;国外研究;语料库语言学;搭配能力

 

1          引言:词语搭配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方面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帕利、西德[1],纳汀格、德卡瑞欧[2],路易斯[3]等开展公式化序列(Formulaic Sequence)研究以来,词汇教学理论以及语块教学理论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的关注。

公式化序列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反复出现的语块。这些语块就像建筑房子时使用的预制砖一样,是预制并整体贮存在人脑中的。因此也有学者如霍伊[4]称之为心理词汇。目前学界公认的公式化序列包括成语、比喻性表达、语用惯用语、篇章标记、词汇化词干、搭配等种类。巴菲尔德、吉尔斯塔德[5], 施密特[6], 伍德[7], 雷[8]等认为熟练掌握公式化序列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使母语者流利并地道地对语言进行处理[1],并能实现基本的交际需求[8]。很多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它也是提高二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5-8]。纳汀格、德卡瑞欧[2]指出,二语学习者交流时的流利性取决于他们记忆中存储了多少预制语块,而不是存储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预制语块能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流利度,也能像母语者那样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词语。[9]317-318

作为预制语块中一个种类的词语搭配,同样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提高二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帕尔默[10]指出,语言是通过学习一个一个的搭配而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一个一个单独的词语而习得的。路易斯[11]指出,学习者如果不会使用各种由简单词汇组合成的搭配,就很难去表达一些复杂的观点。在人们的心理词汇中,搭配是创造和理解一切自然语言最强大的力量。豪沃斯[12]164指出搭配能力是构成母语者母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詹姆斯[13]认为,遵循外语中的搭配习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所生成语言的地道性,能更接近母语水平。相反,如果不遵循搭配习惯,其语言就更像是外国人写的。内瑟霍夫[14]238也指出,掌握搭配对于那些想要致力达到很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所生成语言的准确性,也能够提高其流利度。因此搭配在二语教学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受到很多批评,但似乎不可或缺的是,语言中很多的搭配还是要明确地教给学生。

鉴于词语搭配在二语习得与教学中的重要性,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文拟在二语词汇教学的视域下,仅从搭配研究的方法、进展和应用三个方面对近年来(2005-2016)国外搭配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因为王立非、张大凤[15]已经对2004之前的文献做了回顾,所以本文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来的文献,偶尔也会补充讨论一些该文未提及的早期文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搭配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          搭配研究的方法: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由于搭配研究目的的多样性,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化。鉴于近年文献中搭配研究的数量巨大,本文只讨论研究者经常使用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而其他的研究方法则拟另外撰文讨论。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许多学者都利用大规模语料库,通过对特定词语的检索并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研究,通过对语言中的搭配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发现母语者在使用第一语言时是如何运用搭配的。如辛克莱[16]使用该方法对英语中的搭配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语言生成过程中的开放性原则和习语性原则。霍伊[4]12也使用该方法对词语的预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研究结果指出词语的预制是隐藏在语言使用、语言结构和语言变迁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词汇预制理论。信和保罗[17]346依照一套严格的标准,对英国国家语料库(The British NationalCorpus,BNC)口语语料库部分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了100个英语口语中最为常用的搭配,并归纳出了这100个高频搭配的一些特点。他们认为这些高频搭配对于初级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了对第一语言中的搭配使用进行研究之外,很多学者也都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语学习者在使用搭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搭配习得和搭配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如内瑟霍夫[18]对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The International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ICLE)中第一语言为德语的高级水平英语学习者所写的议论文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取出2000例“动词+名词”型的搭配,并对其中的偏误用例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以期发现这些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其搭配使用的干预和影响,以及这些高级水平学习者在使用动名搭配时所面临的挑战。她特别强调指出,在进行此类研究时,把语料分析的范围限制为某一个特定的语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许多研究都清楚地表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其二语的搭配使用是有影响的。劳佛、伍德曼[19]对比了第一语言为希伯来语的三个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所写的作文跟鲁汶母语者英语散文语料库(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LOCNESS)中母语为英语的年轻学生所写的作文,发现了他们二者之间在使用“动词+名词”搭配上的异同。该研究发现,学习者无论是在这三个水平中的哪一个水平上,他们所使用的搭配数量都大大低于母语者。只有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所使用搭配的数量才略有增加,但是他们所产生的搭配偏误也随之增加,大概有三分之一之多。

如前所述,目前学者们在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时,大都不会完全依赖于搭配分析与统计软件所得出的数据与结论,而是采用语义分析与频率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搭配研究的进展:搭配能力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3.1    母语及二语的词语搭配差异巨大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对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在搭配的使用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21]。格兰杰[20]发现,他所考察的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词语搭配数量比母语者所使用的大得多,但他们所使用的某些种类的搭配却是母语者不接受的词语组合。洛伦兹[21]通过对比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使用形容词修饰语的情况,发现二语学习者有过度使用某些种类搭配的倾向。劳佛、伍德曼[19]2011年考察了220个高频名词在LOCNESS语料库以及在二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搭配情况,发现二语学习者在三个水平上使用的搭配在数量上都比母语者少。在使用搭配的偏误方面,他们发现即使是高级水平学习者,搭配错误也都一直存在。范[22]115通过对比香港的英语学习者和英国的母语者的搭配使用情况后发现,英语学习者使用的搭配数量比母语者要少,他们所使用的搭配词的种类极其有限,所使用的也常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搭配。此外,该研究也发现母语者语料中有一些非正式的搭配用例,而在二语学习者的语料中完全没有发现这些搭配的种类[22]119。

3.2         母语对二语一般具有明显的负迁移作用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二语搭配的使用有影响[14][20][22][52-54]这些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他们母语中相对应的翻译(逐字对应的搭配)。内瑟霍夫[14]发现词语的自由组合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完全对应率高,学习者使用时偏误率较低;但那些组合成分之间限制性高的词语搭配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完全对应率较低,偏误率相应较高。因此她认为学习者使用这一类的搭配时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最为明显,学习者面临的挑战也最大。但是,王英和菲利普·肖[23]的研究表明,这种迁移的倾向取决于学习者认为某一搭配在其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意义是否相近,而且其他的语际因素也可能会对搭配的使用产生影响。

但是,雷涅瓦斯卡、维塔利兹[24]使用可接受程度的判断测试,则未能发现高级水平学习者受到第一语言影响的确凿证据。

3.3         搭配能力对二语生成及理解都很重要

鉴于搭配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搭配能力”(Collocationalcompetence或者 collocational proficiency)的概念。豪沃斯[12]30认为,搭配能力首先表现为学习者的搭配知识,即对词语组合的限制性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注意,其次它也表现为学习者在上下文中选择及使用母语者视为地道的可接受的搭配组合[12]30,32。他指出这种搭配能力对于高级水平英语学习者尤为关键。希尔[25]提出,学习者的搭配能力应该被认为是学习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口语或者作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一个最明显的弱点就是缺乏搭配能力。史岱哲哥夫[26]在其论述中明确提出了搭配能力的定义。他认为搭配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搭配的认识,二是使用搭配的一些技能。亨里克森[27]在讨论母语者与二语学习者对搭配能力的需求时指出,许多学者,如波尔等[28],波尔、林德斯特伦伯格[29],达兰特[30],洛伦兹[21]等,都一致认为搭配能力对语言生成和理解都非常重要。

3.4         搭配能力的习得与二语教学方法紧密相关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二语学习者搭配能力习得上的困难跟目前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教师往往重视单个词语的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中也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去注意搭配。范[22]指出,母语者有大量的机会接触搭配,他们的搭配能力是在其母语语言社区中有意识并逐渐地形成的,而大多数的二语学习者,尤其是那些只在二语课堂中学习语言的学生,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也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有意识地进行搭配学习的教学材料,学习者的搭配能力当然也就很难得到发展了。儿哉[31]通过比较教材中所包含的搭配跟英语语料库中搭配的数量,发现应该使用的目的语搭配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应有的表现,数量偏少,而且即使是在教材中出现,频率也偏低。其次,劳佛、伍德曼[19]认为,即使是高级水平学习者也会在使用搭配的时候出现问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教师使用的是交际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或者轻视了语言形式的教学。关于这一点,路易斯[11]160也特别强调: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注意(搭配)输入语言形式的某些方面可以加速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过程。

教学方法跟搭配能力的习得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呢?目前许多研究对在二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搭配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考察。马维拉蒂、木坤丹[32],配莫洛迪、塔巴塔贝[33]和许智英[34]的研究都表明,有意识地对搭配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搭配能力的提高。许智英通过使用一个月的强化研讨班,对学习商务英语的台湾学生搭配能力的发展进行了考察。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面试、课堂报告和课堂活动等不同的相关材料进行了考察(包括参与者的写作任务、老师的课堂笔记、测试前和测试后记录)。结果表明,学习者使用词汇搭配与整体语言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许智英[34]因此得出结论,在英语作为二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对词语搭配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语言水平。巴尔奇、萨克尔[35]通过对土耳其英语学习者搭配使用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讲解词语的搭配来进行生词教学,学生更容易记住词语,教学效果比一般的词汇教学法要更为有效。此外,英、奥尼尔[36],彼得斯[37],巴菲尔德[38]也描述了在语言教学中教授搭配的不同方法,强调需要提高二语学习者的搭配意识。韦伯、键本[39]考察了在教学材料中提供一定数量的搭配词及其节点、节点的位置跟搭配词的关系以及提供搭配的同义词的教学效果。他们发现提高同一个搭配词的节点数量对于学习有帮助,而提供搭配的同义词对于学习会起到反作用。沃克[40]根据一个语料库重点对一定数量搭配的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使用检索数据有助于学习搭配,这会使学习过程更有意义,更容易记住。陈天平、刘显亲[41]在一个教学研究中发现,使用检索法进行搭配教学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韩德尔[42]也指出在学习者词典中列出搭配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需要的搭配。

 

4          搭配研究的应用: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上述近年来搭配研究的成果对于二语词汇教学有很多的启示。

首先,有意识地对搭配进行教学应该成为二语词汇教学的共识之一。因为搭配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的词汇能力以及整体语言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搭配能力是预测学习者词汇能力的一个可靠因素[43]。吴少群等[44]认为,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和教师都认为有意识的搭配教学应包含三个方面:提高学习者对搭配的意识、如何选取搭配、形成搭配学习的策略。关于第一个方面,路易斯[11]163曾指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学习者自然地就会去注意搭配并把它们记录下来,除非你训练他们这样去做。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学习材料中出现的搭配找出来,并找出他们的使用模式。关于应该选取哪些搭配进行学习,内申[9]认为高频搭配以及对学生非常有用的搭配应该是首选。埃利斯[45]也认为,二语学习者学习搭配往往需要先通过学习词语的高频搭配来掌握它们的搭配模式,然后再把这种搭配模式进行类推,输出更多正确的搭配。尼索恩基瓦[43]的研究也发现搭配的掌握与频率有关,并且可预测词汇能力。因此高频搭配应该作为选取搭配的标准之一。在搭配学习的策略方面,吴少群等[44]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搭配能力,如让学习者标出并记录常用搭配、对搭配进行分类、改正有错误的搭配、找搭配词、找出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搭配词等。另外,近年来随着语料库的发展与普及,很多研究如霍伊[46],考沙、贾法普尔[47]也表明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搭配能力。

其次,应该系统地在学习材料中体现搭配知识。在教学材料的编写和使用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也显示,搭配属于关于词汇的深度知识[36]。他们认为,很多学习者往往重视对新词语的学习,而忽视对已学词语深度知识的学习。如果学习材料也是基于增加新的词语而不重视已学词语的深度知识,那么就会对学习者习得搭配造成消极的影响。霍伊[4]认为,第一语言学习者是通过在各种各样的语境和直接的上下文中大量地接触语言而习得并发展他们的搭配能力的。这种不断的接触就在语言学习者的记忆管理中创造并加强了搭配构成成分之间联想性的联结和语块预制(priming),这种语块的预制使得语言学习者能够对搭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识别和使用。在各种各样的语境和直接的上下文中不断地接触搭配也是二语学习者发展搭配能力的一个必要的前提。随着语料库技术和网络学习环境的不断成熟,搭配学习数字图书馆和搭配网络学习工具在这方面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吴少群等[44]所开发的“英语搭配学习数字图书馆系统”目前已经可以做到为学习者提供精心筛选过的学习语料,其中包括常用高频搭配以及各种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利用该系统生成搭配教学内容及各种配套的练习。

最后,搭配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搭配词典的编纂与搭配数据库的建设。李守纪[48]认为,汉语作为二语的搭配教学需要研究者提供一个高频搭配列表以及对这些词语搭配模式的详细描写和归纳,以便教师在讲解搭配时查找和参考,学习者有了这些类似公式的搭配模式,会更容易“有章可循”。郭曙纶、李守纪[49]提取外国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高频搭配偏误,以此为基础,致力于描写汉语语料中的高频搭配列表及它们的搭配模式,以期对汉语二语搭配教学有所帮助。徐等[50]也倡议建设一个汉语搭配数据库,对汉语中的搭配进行描写,以方便研究者对汉语搭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万纳等[51]讨论并设计了一个搭配偏误自动更正系统,他们以西班牙语和法语为语言材料,讨论了自动侦测学习者在使用动词性搭配时出现的偏误并自动给出更正建议。此类的研究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Pawley,A.,&Syder,F. H.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J].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983:191,225.

帕利,A.,西德,F.H.语言学理论的两个难题:类母语选择和类母语流利性[J].语言与交流,1983:191,225.

[2]Nattinger,J.R.,& DeCarrico, J. S. Lexical phrases and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纳汀格,J.R.,德卡瑞欧,J.S.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

[3]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Hove: LanguageTeaching Publications[M], 1993,1:993.

路易斯,M,词汇教学法[M].霍弗:语言教学出版,1993,1:993.

[4]Hoey, M. Lexical priming: A new theory of words andlanguage[M]. Psychology Press, 2005.

霍伊,M.词汇预制:词汇与语言新理论[M].心理学出版社, 2005.

[5]Barfield, A., & Gyllstad, H.. Introduction:Researching L2 collocation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C]//. Researchingcollocations in another language.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9: 11-18.

巴菲尔德,A.,吉尔斯塔德,H.引言:二语搭配知识与发展研究[C]//.外语搭配研究.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2009:11-18.

[6]Schmitt, N., Underwood, G., & Galpin, A. The eyeshave it: An eye-movement study into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C]//.Schmitt N. (Ed.), Formulaic sequences: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use.Amsterdam: Benjamins. 2004: 153-172.

施密特,N.,安德伍德,G.,加尔平.眼睛能够说明:对公式化序列处理的眼动研究[C]//.施密特,N.(编),公式化序列:习得、处理与使用.阿姆斯特丹:本杰明. 2004:153-172.

[7]Wood, D. Perspectives on formulaic language: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M].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0.

伍德,D.对公式化语言的看法:习得与沟通[M].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2010.

[8]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雷,A.公式化语言与词汇[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 2002。

[9]Nation, I. S.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language[M]. Ernst Klett Sprachen, 2001.

内申,I.S.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词汇[M].柯莱特出版社,2001.

[10]Palmer, F. R. Semantics: a new outline[J].Cambridge: CUP, 1976.

帕尔默,F.R.语义学:一个新的大纲[J].剑桥: CUP, 1976年.

[11]Lewis, M. Teaching collocations[M]. FurtherDevelopments in the Lexical Approach. Thomson & Heinle, 2000.

路易斯,M.搭配教学[M].词汇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汤姆森,安勒:2000.

[12]Howarth, P. Phrase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proficiency[M]. Applied linguistics, 1998,19(1):24-44.

豪沃斯,P.词汇学与第二语言熟练程度[M].应用语言学,1998年,19(1):24–44.

[13]James, 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J]. Routledge, 2013.

詹姆斯,C.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偏误:偏误分析探索[J].劳特利奇,2013.

[14]Nesselhauf, N. The use of collocations by advancedlearners of Englis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 Applied linguistics,2003, 24(2): 223-242.

内瑟霍夫,N.高级英语学习者搭配使用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应用语言学, 2003,24(2):223-242.

[15]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17-21.

[16]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1.

辛克莱,J.语料库检索与搭配[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

[17]Shin, D., & Nation, P. Beyond single words: Themost frequent collocations in spoken English[J]. ELT Journal, 2008, 62(4):339-348.

信,D.,内申,P.大于单词的词汇单位:最常用的英语口语搭配[J].英语教学期刊,2008,62(4):339-348.

[18]Nesselhauf, N. Collocations in a learner corpus[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2005.

内瑟霍夫,N.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搭配[M].约翰·本杰明出版社,2005,14.

[19]Laufer, B., & Waldman, T.. Verb‐noun collo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writing: A corpus analysis of learners’ English[J]. Language learning,2011,61(2):647-672.

劳佛,B.,伍德曼,T.第二语言写作中的动词-名词搭配:基于英语学习者的语料库分析[J].语言学习,2011,61(2):647-672.

[20]Granger, S. Prefabricated patterns in advanced EFLwriting: Collocations and lexical phrases[J]. Phraseology: Theory, analysis andapplications, 1998: 145-160.

格兰杰,S.高级对外英语写作中的预制模式:搭配与词汇短语[J].常用语:理论、分析与应用,1998:145-160.

[21]Lorenz, G. R. Adjective intensification: learnersversus native speakers: a corpus study of argumentative writing[J]. Rodopi,1999, 27.

洛伦兹,G.R.学习者与母语者形容词强化手段使用之异同:基于语料库的议论文写作研究[J].罗德匹,1999,27.

[22]Fan, M.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llocational use byESL students–A task based approach[J]. System, 2009: 37(1), 110-123.

范, M. ESL对外英语学习者搭配使用的探索性研究——基于任务的方法系统[J]. 系统,2009,37(1):110-123.

[23]Wang, Y., & Shaw, P. Transfer and universality:Collocation use in advanced Chinese and Swedish learner English[J]. ICAMEjournal, 2008, 32: 201-232.

王英,菲利普·肖.迁移与普遍性:中国和瑞典高级英语学习者搭配使用研究[J]. ICAME,2008,32:201-232.

[24]Leśniewska,J., & Witalisz, 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and acceptability judgmentsof L2 and L1 collocations: A study of advanced Polish learners of English[J].Eurosla Yearbook, 2007,7(1): 27-48.

雷涅瓦斯卡,J.,维塔利兹,E.L1与L2搭配的跨语言影响与可接受性判断:波兰高级英语学习者研究[J].欧洲二语研究年鉴, 2007,7(1):27-48.

[25]Hill,J.Collocational competence[J]. Readings in Methodology,1999:162.

希尔,J.搭配能力[J].方法学阅读,1999:162.

[26]Stoitchkov, R. Building collocationcompetence[EB/OL]. (2010-04-15) Retrieved April, 15, 2010.

史岱哲哥夫,R.构建搭配能力[EB/OL].(2010-04-15).

[27]Henriksen, B. Research on L2 learners’ collocationalcompetence and development–a progress report[J]. C. Bardel, C. Lindqvist, &B. Laufer (Eds.) L, 2013,2: 29-56.

亨里克森,B.第二语言学习者搭配能力与发展研究——进展报告[J].C.巴德,C.林德温斯特,B.劳弗(编).L,2013,2:29-56.

[28]Boers, F., Eyckmans, J., &Stengers, H.Motivating multiword units: Rationale, mnemonic benefits, and cognitive stylevariables[J]. EUROSLA yearbook, 2006,6(1):169-190.

波尔,F.,艾克曼,J.,斯滕格,H.复合词的理据单位:基本原理、记忆策略的益处与认知风格变量[J].EUROSLA年鉴,2006,6(1):169-190.

[29]Boers, F., & Lindstromberg, S. Optimizing alexical approach to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pringer, 2009.

波尔,F.,林德斯特伦伯格,S.优化词汇方法指导二语习得[J].施普林格, 2009.

[30]Durrant, P. L. 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 andsecond language learning[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2008.

达兰特,P.高频搭配与第二语言学习[D].英国:诺丁汉大学,2008.

[31]Koya, T. The acquisition of basic collocations byJapa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sedaUniversity, Japan, available on–line athttp://dspace.wul.waseda.ac.jp/dspace/bitstream/2065/5285/3/Honbun-4160.pdf,2005.

儿哉, T. 日本英语学习者基本搭配习得研究[J].(未发表博士论文)日本早稻田大学,网址:http://dspace.wul.waseda.ac.jp/dspace/bitstream/2065/5285/3/Honbun-4160.pdf,2005.

[32]Mahvelati, E. H., & Mukundan, J. The role ofcognitive style in the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Iranian EFLlearners through input flood treatment[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2,5(10):105.

马维拉蒂,E.H.,木坤丹,J.认知风格在接受大量信息输入的伊朗英语学习者搭配性知识发展中的作用[J].英语教学,2012,5(10):105.

[33]Pirmoradian, M., & Tabatabaei, O. Theenhancement of lexical collocation learning through concordancing: A case ofIranian EFL learners[J]. The Moder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2,4(4):185-200.

配莫洛迪,M.,塔巴塔贝,O.通过检索增强词汇搭配学习:以伊朗英语学习者为例[J].现代应用语言学杂志,2012,4(4):185-200.

[34]Hsu, J. Y. Development of collocational proficiencyin a workshop on 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 for Taiwanese collegestudents[J].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 Pennsylvania, 2002.

许智英.台湾大学生一般商务英语之搭配能力发展[J].未发表的博士论文.印第安纳大学,宾夕法尼亚,2002.

[35]Balcı,Ö., & Çakir, A. Teaching vocabulary through collocations in EFLClasses: The case of Turk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Studies inLanguage Learning, 2011,1(1).

巴尔奇,Ö.,萨克尔,A.对外英语教学课堂中的词汇搭配教学:以土耳其为例[J].语言学习研究国际期刊, 2011,1(1).

[36]Ying, Y., & O’Neill, M. Collocation learningthrough an ‘AWARE’ approach: Learner perspectives and learning process[C]//.Researching collocations in another language .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9:181-193.

英,Y.,奥尼尔, M. 提高搭配意识与搭配学习:学习者的观点与学习过程[C]//.外语搭配研究.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2009:181-193.

[37]Peters, E. Learning collocations throughattention-drawing techniqu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C]//.Researching collocations in another language.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9:194-207.

彼得斯,E.通过注意力吸引技巧来学习搭配:定性和定量分析[C]//.外语搭配研究. 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2009:194-207.

[38]Barfield, A.. Exploring productive L2 collocationknowledge[C]//. T. Fitzpatrick and A. Barfield (Eds.), Lexical processing inlanguage learners: Papers and perspectives in honour of Paul Meara. Cleven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9:95-110.

巴菲尔德,A.产出性二语搭配知识研究[C]//.T.菲茨帕特里克A.巴菲尔德合编.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处理:纪念保罗·米拉的论文和观点,克利夫登:多语种问题,2009:95-110.

[39]Webb, S., & Kagimoto, E. Learning collocations:Do the number of collocates, position of the node word, and synonymy affect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amq051, 2011.

韦伯,S.,键本,E.搭配学习:搭配的数量、节点词的位置和同义词对学习有影响吗[J].应用语言学,amq051,2011.

[40]Walker, C. P.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ProcessesWhich Influence the Way Collocations Are Forme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Learning of Collocations[J]. Tesol Quarterly, 2011, 5(2): 291-312.

沃克,C.P.基于语料库的搭配生成方式影响因素的语言特征与过程研究及其对搭配学习的一些启示[J].Tesol季刊,2011,5(2):291-312.

[41]Chan, T. P., &Liou, H. C. Effects of web-basedconcordancing instruction on EFL students' learning of verb–nouncollocations[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5,18(3):231-251.

陈天平,刘显亲. 网络检索教学对英语学习者动名词搭配学习效果的影响[J].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2005,18(3):231-251.

[42]Handl, S.. Towards Collocational Webs for PresentingCollocations in Learners’ Dictionaries[C]//. Barfield, A. & Gyllstad, H.(eds.) Researching Collocations in Another Languag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pp. 69–85.

韩德尔,S.致力于在学习者词典中呈现搭配的搭配网[C]//.巴菲尔德,A.,吉尔斯塔德,合编.外语搭配研究:多重诠释.贝辛斯托克: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2009:69-85.

[43]Nizonkiza,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calcompetence, collocational compet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English Text Construction, 2011, 4(1):113-145.

尼索恩基瓦,D.词汇能力、搭配能力与第二语言能力的关系[J].英语文本结构,2011,4(1):113-145.

[44]Wu, S., Franken, M., & Witten, I. H. Supportingcollocation learning with a digital library[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learning, 2010, 23(1): 87-110.

吴少群,弗兰肯,M.,威滕,I.H.使用数字图书馆辅助搭配学习[J].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2010,23(1):87-110.

[45]Ellis, N.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C]//. T.Hoffmann&G.Trousdal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Construction Gramm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365-378.

埃利斯,N.结构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C]//.牛津结构语法手册,T.霍夫曼,G.特鲁德勒合编,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365-378.

[46]Hoey, M. A world beyond collocation: Newperspectives on vocabulary teaching[J]. Teaching collocations, 2000:224-245.

霍伊,M.搭配之外的世界:词汇教学的新视角[J].搭配教学,2000:224–245.

[47]Koosha, M., & Jafarpour, A. A. Data-drivenlearning and teaching collocation of prepositions: The case of Iranian EFLadult learners[J]. Asian EFL journal, 2006:8(4), 192-209.

考沙,M.,贾法普尔,A.A.基于数据驱动的介词搭配学习与教学:伊朗成人英语学习者个案研究[J].亚洲对外英语教学学报,2006:8(4),192-209.

[48]Li, S.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collocation errorsby American learners of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vocabulary[J].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US (CSL), 2016, 51:1 62-78.

李守纪.美国留学生词语搭配的偏误分析及其对词语教学的启示[J].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美国中文教师协会期刊(CSL),2016,51:62-78.

[49]Guo, S., & S. Li. Supporting Collocation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Chinese Collocation Profile Database[J]. Journal of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2016,(7) 2: 38-57.

郭曙纶,李守纪.汉语搭配数据库支持下的搭配学习与教学[J].技术与汉语教学2016:(7)2,38 -57.

[50]Xu, R., Lu, Q., Wong, K. F., & Li, W. Building aChinese collocation ban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Processing of Languages,2009: 22(01), 21-47.

徐睿峰,卢勤,黄锦辉,李文杰.建立汉语搭配数据库[J].国际计算机语言处理杂志,2009:22(01),21-47.

[51]Wanner, L., Verlinde, S., & Ramos, M. A. Writingassistants and automatic lexical error correction: word combinatorics[C]//.Electronic lexicography in the 21st century: Thinking outside the paper.Proceedings of the eLex 2013 conference 2013: 17-19.

万纳,L.,林德,S,拉莫斯,M.A.写作助手与词汇偏误自动纠错:词语组合[C]//.21世纪电子词典编纂:打破书本教学的常规.2013年eLex会议记录:17-19.

[52]Bahns, J., & Eldaw, M. Should we teach EFLstudents collocations? [J] System, 1993,21(1): 101-114.

巴恩斯,J.埃尔道,M.我们应该教英语学习者搭配吗?[J]系统,1993,21(1):101-114.

[53]Biskup, D. L1 influence on learners’ renderings ofEnglish collocations: A Polish/German empirical study[C]//. Vocabulary andapplied linguistics. Palgrave Macmillan UK, 1992: 85-93.

比斯库普,D.学习者母语对英语搭配的影响:一项波兰语/德语的实证研究[C]//.词汇与应用语言学.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1992:85-93.

[54]Jiang, J. Designing pedagogic materials to improveawareness and productive use of L2 collocations[C]//. Researching collocationsin another language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9: 99-113.

姜,J.以提高第二语言搭配意识与产出为目的的教学材料设计[C]//.外语搭配研究,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2009:99-113. 

 

 

文献引用信息:郭曙纶,李守纪.二语词汇教学视域下国外词语搭配研究[C]//郭曙纶,李学宁,方有林.语言教育及语言技术(202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20.
 

 

 

点赞
收藏
表情
图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