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6 阅读 2019-12-25 21:11:04 上传
会议讲座: 讲座
时 间: 2019.12.26 15:00~17:00
地 点: 中国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兴文楼C114
形 式: 现场
主办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苑讲坛
人 数: 待定
李行德: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一些方法论上的思考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TPCS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苑讲坛
主讲人:李行德教授
题 目: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一些方法论上的思考
时 间:2019年12月26日下午3点
地 点:兴文楼C114
主讲人简介:
李行德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博士。现任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学及现代语言学系主任、教授。现为《语言获得》、《国际中国语言学报》、《当代语言学》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句法和语义学,语言获得,尤其关注粤语和普通话的母语获得过程和规律。
报告摘要:
在寻找语言规律的过程中,研究者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提出一些理论假设,然后以各种语言事实作为证据,来确认假设的真确性,这是语言研究常见的论证模式。然而,在研究实践当中往往会发现,语言事实并不那么清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语言理论与语言事实之间也并非简单直接的关系,常常需要复杂迂回的推论,才能说清楚哪些语言事实可以看作确认或证伪一种语言理论的依据。另一方面,一些理论分析,为了谋求概括性更强、更具解释力,用了许多理论内部的公理性假定,有时候也不容易看出,这些分析在哪些方面比纯粹的描述更有洞见、更为优胜。
本报告通过一些前人的句法语义研究案例,来探索以下问题:如何判断一种现象为语言事实?怎么样的论述才能称得上是语言理论?如何看待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之间的关系?本报告提出,在论证一个理论假设的时候,尽管个人的内省语感是无比丰富而必不可少的语言素材,客观的语言证据也同样重要,尤其当有待证实的假设具有跨语言共性的重大理论意义。语言理论是指导我们挖掘和描述语言现象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理论假设来说,反例的存在并不影响它的真确性,但如果它一直无法对系统的反例作出解释,它的真确性就应该受到质疑。一种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分析,一定能从多种证据获取支持,而不会只限于循环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