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阅读 2021-12-03 09:26:29 上传
会议讲座: 会议
时 间: 2021.12.04
形 式: 现场
人 数: 待定
来源编辑:翻译传播学公众号
敬请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喜欢请点赞,分享请转发⭐
一、论坛简介
为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科学技术发展院和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定于 2021 年 12 月 4 日举办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传播国际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旨发言人,以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从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中外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等视角对相关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二、论坛时间和地点
论坛时间:2021年12月4日(上午8:30-11:15;下午14:00-17:15)
线下会场:武汉工程大学文科楼315报告厅
B站直播:
https://live.bilibili.com/22646666
论坛会务费:免费
三、论坛议程
时段 | 事项 | 主讲嘉宾(发言主题) | 主持 |
8:30-8:40 | 开幕式 | 校领导 (开幕致辞) | 陈明芳 |
8:40-8:50 | 团队启动仪式 | 杨建兵(处长) 中外语言文化协同创新研究团队授牌与寄语 | 王火利 |
8:50-9:00 | 合 影 | ||
9:00-9:30 | 专家发言1 | 罗选民(教授,清华大学/广西大学) (认知翻译行为研究: 思维、体验、感官的一体化) | 彭石玉 |
9:35-10:05 | 专家发言2 | 朱振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研究话语创新理念与方法举隅) | 余存哲 |
10:10-10:40 | 专家发言3 | 王兆鹏(教授,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研究的可视化趋势) | 李志斌吴 琼 |
10:45-11:15 | 专家发言4 | 李臻怡(教授,加拿大皇家大学) (《黄帝内经》对外传播的障碍与机遇) | 刘 婵 |
午 休 | |||
14:00-14:30 |
专家发言5 | 余承法(教授,湖南师范大学) (文化世界主义者钱锺书: 主动走出去与被动引进去) |
郑剑委 |
14:35-15:05 | 专家发言6 | 汪国胜(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 | 别尽秋 |
15:10-15:40 |
专家发言7 | 熊兵(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科幻文学译介研究二十年(2000-2020):回顾、反思与展望) |
邱 婕 |
15:40-16:00 | 茶 歇 | ||
16:00-16:30 | 专家发言8 | 王斌华(教授,英国利兹大学)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口译有何特别之处?) | 邓军涛 |
16:35-17:05 | 专家发言9 | Lise Fontaine(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 (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noun-verb pairs in English and French) | 刘 晨 |
17:05-17:15 | 闭幕式 | 陈明芳(院长、教授) (闭幕致辞) | 别尽秋 |
四、发言专家简介
1. 罗选民
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英文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A&HCI 源刊国际编委、加拿大翻译学会会刊TTR国际顾问。现任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典籍英译的传播与评价机制研究》);从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 朱振武
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作家,翻译家,教学名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翻译学科带头人;担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认知诗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副会长兼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几十种;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问题与策略”以及其他科研项目20多种;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作),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他奖项20多种;所著《当代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入选“2020年中华学术外译书目”;上海翻译家协会评其为“20年5人”和“30年10人”,《社会科学报》评其为“30年30人”,Shanghai Daily 评其为“20年20人”;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20部,编著80多种,译著30多种;领衔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进入中国大学慕课,获评上海市一流课程;主编的“英美文化思辨教程”获评上海市重点本科教材和首届上海市精品教材;近年做各种学术讲座和公益讲座200多场;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相关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在文学翻译、文学文化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成就做过专题报道。
3. 王兆鹏
王兆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主要研究唐宋文学和数字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已出版《全唐五代词》《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等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
4. 李臻怡
加拿大皇家大学传播与文化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跨文化硕士学位课程创始人。李博士致力于跨文化健康传播研究。主要著作涵盖儿童疫苗接种、慢性病、医护人员跨文化传播等方面。李臻怡博士学术成就颇丰。2011年,获得加拿大国际教育局颁发的皇家大学凯利杰出教学奖和国际教育创新奖。在跨文化品牌营销领域,跨文化交流与健康方面,李臻怡博士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他作为 BC 省和欧洲的跨文化教育、培训与研究协会(SIETAR)的长期执行成员,致力于更广泛的跨文化传播,作为社区的顾问、培训师和志愿者,为促进跨文化理解、跨文化适应和多元文化主义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曾多次来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知名大学进行跨文化交流,授课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5. 余承法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外国语学院教授、语言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青年学者。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翻译传播学、“钱学”,出版著作10部、译著5部、教材5部,在Perspectives、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中国翻译》《中国外语》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各1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9项。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成果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省翻译协会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次、省社科联社科成果二三等奖。社会兼职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专家等。
6. 汪国胜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语学报》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国中国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和汉语方言,也研究汉语修辞和语言教育问题。先后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1项、国家语委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攻关项目3项,出版《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语言教育论》等著作10多部(含主编),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
7. 熊兵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湖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部专家信息系统专家库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美国Binghamt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发表于SSCI/A&HCI、CSSCI来源期刊及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出版专著3部(独撰),译著4部,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获湖北省翻译协会第十一届优秀学术成果(教材类)一等奖(2020年度),湖北省翻译协会第九届优秀学术成果(译著类)一等奖(2018年度),湖北省翻译协会五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14年度)。
8. 王斌华
世界百强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利兹大学“翻译学中心”主任,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学家学会”会士(Fellow)。兼任英国“语言学科大学理事会”(UCML)执委会委员及东亚语言学科代表,“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委员,Sage出版社国际期刊Interpreting and Society联合主编,SSCI期刊Babel、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ESCI期刊Forum、CSSCI期刊《中国翻译》等编委,被广外、西交利物浦等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口笔译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及语言教育研究。在Meta、Perspectives、Babel等SSCI/A&HCI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外语类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专题论集论文10多篇,与Jeremy Munday教授在Routledge合编Advances in Discours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2020),出版著作《口译理论研究》(外研社2019)、《口译规范的描写研究》(外研社2013)等和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及翻译专业本科教材多部。主持的研究曾获利兹人文和艺术研究院、香港特区研究资助委员会“优配基金”(GRF)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立项。担任诸多SSCI/A&HCI国际期刊、CSSCI/核心期刊以及国际知名出版社的评审专家。是英国首位获聘翻译学讲席教授的华人学者,近20年来先后在广外、香港理工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等名校翻译专业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专业管理工作。近10余年来受邀担任“Times高等教育世界高校排行榜”及“QS世界大学排行榜”年度评审人。在近20个国际会议上发表大会主旨报告,多年受邀担任中国译协“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的授课专家及剑桥大学“科技文化融合中心”的客座专家,为全球数十所高校作学术讲座。业余兼职担任过数百场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多次为政府高级代表团担任译员。
9. Lise Fontaine
Lise Fontaine is a Reader at Cardiff University. She lectures mainly on functional grammar, word meaning, corpus linguis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functional grammar theory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study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 She is the author of Analysing English Grammar: A systemic-functional introduction (CUP, 2012). She has also co-edited the following volume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xploring Choice (CUP, 2013); Choice in Language:Applications in Text Analysis (Equinox, 2013); Perspectives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 Applicable Theory of Language (Routledge, 2018);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2nd ed. (OUP, 2018);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CUP, 2019) and Approaches to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Equinox, 2020). Currently she is leading the NaMeD research project (Nominality and Meaning Directness), which includes contrastive work on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in the noun-verb continuum. In particular, she i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 concept of meaning potential in relation to lex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