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阅读 2020-08-13 09:19:02 上传
以下文章来源于 认知语义学
会议讲座: 会议
形 式: 现场
人 数: 待定
背景介绍
Talmyan Semantics Conference(Talmy语义学会议)是由认知语义学创始人Leonard Talmy亲自创立的。2019年12月,Talmy教授莅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席了“第一届Talmy语义学会议”,推动了认知语义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及本土化研究。“第二届Talmy语义学会议”继续秉持“思想原创、方法创新、团队合作、国际发展”之理念,集中研讨Talmy认知语义学理论新前沿、共时与历时研究新视角、跨语言研究新发现、语料库与实验研究新方法等内容。
主办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http://fld.buaa.edu.cn/
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组委会,http://cifcl.buaa.edu.cn/Speakers.htm
国际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期刊编辑部,https://www.brill.com/COSE
时间
2020年8月15-16日 (周六、周日)
形式
“腾讯会议”或者B站线上会议
会议语言:英、汉均可
参加对象
面向全国学者及硕博研究生免费开放。
为了有效组织,我们只接受有效报名人员参会。请将您的如下6项信息:姓名、身份:(教师/学生)、单位(大学、院、系)、手机号码、微信号码、邮箱信息发送至秘书处鱼帆:1371982539@qq.com或15178745752(手机/微信),秘书处会前发送会议链接和微信交流群号。以上信息仅供组织本次会议使用,会后制作通讯录。
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8月13日24:00
会议论文
会议发言论文,请按照期刊 Cognitive Semantics要求,整理后,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osebrill/default.aspx
会议日程
主讲人简介(按姓名拼音顺序)
程琪龙
教授,上海人,曾为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琪龙教授曾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语言学系(硕士)和香港大学英文系(博士),并连续数年获美国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亚董会学者资格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基金会李嘉诚学者资格。程琪龙教授长期以来坚持理论语言学研究,并逐步形成具有理论特色的认知功能理论模式。程教授重视语言学和心理、生理、计算工程等学科的超学科交叉性,坚持理论综合的本土化和创新性,尤其关注语言的类脑智能研究。他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社科2项、省级社科项目2项;主持在研国家重点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逼近语言系统》、《概念框架和认知》、《概念语义研究的新视角》、《词汇进路和构式进路的互补研究》、《系统功能语法概论》等6部,学术译作《叶姆斯列夫语符学文集》等1部,发表学术论文88篇。其中60篇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中国外语》等CSSCI语言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程琪龙教授曾应邀在中国认知语言学讲习班、神经认知语言学讲习班、语篇分析学习班,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子工程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院校做语言学专题报告,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邓宇
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嘉陵青年学者”,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曾先后在美国Emory University心理学系和比利时KU Leuven语言学系访学。目前担任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认知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及语言病理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英、韩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比较研究”(编号:18CYY004),在Lingua、《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杜静
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曾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访学。担任国际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以及《认知语言学十讲系列》助理。先后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语言学研究》, Cognitive Seman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和书评近10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研究兴趣聚焦认知语言学、历时词汇语义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等。
范娜
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访学。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外语教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
胡志勇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任职于四川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兴趣:认知语义学、构式语法、语言哲学等。
靳俊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长治学院副教授,鲁汶大学国际学者。目前主要从事认知语义学、认知词汇学及事件语法研究,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CSSCI论文1篇及省级刊物学术论文10余篇。
李福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航-德国Mainz大学及北航-荷兰VU大学认知语言学双博士项目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任英文国际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主编,系列图书《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列讲座》主编,系列图书Distinguished Lectur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主编,系列图书Compendium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主编,“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创办人,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1)组织者。代表作《认知语言学概论》、《语义学教程》(英)、《语义学概论》、Metaphor, Image, and Image Schemas i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认知语义学》(卷Ⅰ、卷Ⅱ)(译著,原著Talmy)等著作。在Cognitive Linguistics,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gnitive Seman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外语》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任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美国认知科学学会会员、国际隐喻研究与应用研究会会员等。研究方向: Talmy的认知语义学、事件语法、隐喻理论、因果关系理论等。个人主页:http://shi.buaa.edu.cn/thomasli
李家春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剑桥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认知语义学和翻译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汉语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词化模式及英译研究”,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汉语实现事件词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
马书东
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学科语言等相关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基金)“认知语义学视角下英汉间距效应对比研究”(编号:19YJC740050)。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任龙波
双博士,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国际认知语言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空间认知、空间词汇化、空间图式、静态事件。目前主持教育部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在《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外语与翻译》《语言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
史文磊
博士,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导,仲英青年学者。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007–2009)、英国剑桥大学(2015–2016)访学。专著《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考察》(2014)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在Linguistics、Studies in Languag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鉴定等级为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曾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2020)、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2015)、中国社科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2012)等奖励。
孙毅
江苏南京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200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获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2009-2012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学术研究,获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于2013年破格晋升教授。2016-2017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17年入选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2019年入选广外卓越人才。在Pragmatics and Society、Semiotica、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SK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界》、《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研究》、《外语教学》、《当代修辞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等SSCI、CSSCI刊物上发表认知隐喻学、语用学和翻译学等方向论文70余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机构部分转载,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教材4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大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曾获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曾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先进科研工作者”等称号。担任Cognitive Semantics、《外国语》、《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当代外语研究》等外语类学术杂志的匿名评审人。
王辰玲
博士,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认知语法、功能语法研究。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动结式的认知机制对比研究”(2018BYY019),在《外语与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徐萌敏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义学,事件语义学及构式分析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基于汉语趋向动词的事件融合原则研究”(编号18BYY170)。
杨京鹏
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义学、英汉对比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当代外语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于翠红
博士,烟台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研究,中国第二语言加工理事会理事,《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当代外语研究》等外语期刊审稿专家。先后获山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访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2项,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俞琳
博士,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目前担任《外文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类型学、英汉对比等相关研究。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袁毅敏
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2部,在《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 end •
编辑|卢俊杰、张蕖婷
文案|邓宇